第二课 做信息的主人——信息的甄别、引用与管理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大连版(2015)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第二课做信息的主人——信息的甄别、引用与管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大连版(2015)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第二课“做信息的主人——信息的甄别、引用与管理”是大连版(2015)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甄别和管理的技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意识,提升信息素养。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信息意识,学会在信息社会中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升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检索、甄别和管理的技能,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成为负责任的网络公民。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学会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包括关键词的选取和高级搜索技巧的应用;
②理解并掌握信息甄别的标准,学会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③掌握信息引用的规范,包括正确引用他人信息的方法和格式。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甄别的复杂性和主观性,培养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做出判断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和存储大量信息,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③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信息检索操作演示、信息甄别案例等。
3.实验器材:准备电脑或平板电脑供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配备白板或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和讨论结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未经甄别的网络信息,提问学生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引发学生对信息甄别重要性的思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如何使用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①详细讲解信息甄别的标准,如来源可靠性、内容准确性、时效性等。
②介绍信息检索的技巧,包括关键词的选取、逻辑运算符的使用、高级搜索功能等。
-举例说明:
①展示真实案例,分析信息甄别的正确与错误做法。
②通过实际搜索操作,演示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甄别信息。
-互动探究:
①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根据给定的主题进行信息检索和甄别。
②每组汇报检索结果,全班共同讨论,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
①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信息检索、甄别和引用的题目。
②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信息检索和甄别的实际场景。
-教师指导:
①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纠正错误做法。
②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示范。
4.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甄别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信息检索和甄别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5.布置作业(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信息检索、甄别和引用的实践任务。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关注网络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甄别。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专题讲座:组织有关信息素养、网络安全和互联网伦理的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讲解。
-新闻报道:收集和分析与信息甄别相关的新闻报道,如虚假信息传播案例、网络安全事件等,让学生了解信息甄别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互动平台:利用社交媒体或教育平台,创建关于信息甄别的讨论小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2.拓展建议:
-阅读材料:推荐一些关于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方面的书籍,如《信息素养教程》、《网络生存指南》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视频教程:提供一些关于信息检索和甄别的在线视频教程,如搜索引擎使用技巧、信息真实性验证方法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信息甄别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设计信息甄别游戏、制作信息甄别海报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网络资源库: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或在线数据库等资源,查找更多与信息甄别相关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报告,拓宽知识视野。
-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网络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甄别,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形成个人学习笔记。
-案例分析: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甄别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分享,交流各自在信息甄别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课堂
1.课堂评价
-提问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