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13_T2450-2017_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发布:2025-04-17约1.8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

DB13

B16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450—2017

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245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张家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恢、张瑞玖、籍立杰、田国联、张耀辉、任德志、张明远、肖长新、程静、

庞艳岑、张宝英、李爱红、刘瑞梅等。

I

DB13/T2450—2017

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黑痣病术语和定义、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治。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72-2010

GB/T29378-2012

NY/T496-2010

NY/T1276-2007

马铃薯通风库贮藏指南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黑痣病(RhizoctoniasolaniKilhn)

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真菌性

4

选择通透性好、地势平坦、易排涝的轻质壤土或砂壤土地块种植。土壤pH值在5~8的范围内。与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整地,耕深30cm,耕后耙耱镇压,做到深、松、平、净、无坷垃。

1

DB13/T2450—2017

4.2.2

精选种薯

种薯在播前20天出库,出库后进行严格挑选。选择薯块完整、薯皮光滑、无病虫害、无冻伤、色

泽鲜嫩的薯块,剔除烂薯,淘汰尖头、有裂痕、薯皮老化、芽眼突出、皮色暗淡的薯块。

4.2.3

晒种催芽

将精选好的种薯摊放在温暖向阳的室内,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隔3d~5d翻动1次,一般10d

左右即可萌芽,再精选1次。

4.2.4

种薯切块

选用无病健康种薯,在播种前3d~4d切块。采用75%酒精浸蘸切刀,或0.3%~0.4%的高锰酸钾

浸泡切刀6min~8min消毒。每个切块人员备2~3把切刀。一薯一消毒。切块留2~3个芽眼,芽块重量

40g~50g左右。

4.2.5

药剂拌种

将切好后的种薯块用滑石粉和杀菌剂拌种,每1000kg种薯药剂混合比例为滑石粉︰70%甲基托布

津︰25%嘧菌酯=10kg︰500g︰200mL,或滑石粉︰70%甲基托布津︰2.5%咯菌腈=10kg︰500g︰1200

mL。

4.3

播种

4.3.1

适期播种

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时晚播和浅播(10cm地温为14℃时播种),

播种深度为10cm~15cm。

在播前施入马铃薯专用肥50kg~100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2010。浅耕耙耱,如土壤过干,

用25%的嘧菌酯悬浮剂进行垄沟药剂喷雾,每亩施用60mL~80mL,使土壤和薯块都沾上药液,然

后覆土。最好使用带喷药装置的马铃薯播种机,开沟、播种、喷药、覆土一次完成。

在整个生育期进行2~3次中耕。当出苗率达到5%或幼芽距地表2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通过中耕

将垄型整成梯形。第二次中耕可在苗高10cm进行,第三次在现蕾期结合培土进行。中耕过程中注意不

从出苗后10d,每7d叶面喷施甲基立枯磷乳油40mL/亩或噻呋酰胺10g/亩,连续喷施3次。

2

DB13/T2450—2017

农药施用应符合NY/T1276-2007。

4.6

追肥

现蕾期结合灌溉每亩追施硫酸钾10kg、尿素10kg。块茎膨大期根据长势每亩追施尿素5kg,现蕾

期和开花初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多元微肥等叶面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4.7

拔除病株

田间发现黑痣病病株,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用25%嘧菌酯悬浮剂60mL/亩喷

施。

4.8

收获储藏

提早收获。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迅速收获马铃薯块茎,减少机械收获时薯块损伤。将病

薯去除后入窖,贮藏温度2℃~4℃,保持库内通风换气。马铃薯贮藏应符合GB/T25872-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