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2233-2015_夏玉米田间杂草生态型防控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ICS65.020.01
B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233—2015
夏玉米田间杂草生态型防控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223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秉华、王贵启、胡国律、刘小民、许贤、王双跃、李宗领、郭志英、樊翠芹、
祁志尊。
I
DB13/T2233—2015
夏玉米田间杂草生态型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夏玉米田间杂草生态型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夏玉米田间杂草的生态型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T1118-200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628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
DB13/T1396-2011河北省夏玉米亩产7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生态型防控
采用耕作、栽培、物理、生态等措施与减量施用高效、低毒、安全除草剂相结合,对夏玉米田间杂
草进行综合防控,实现玉米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的杂草综合防治技术。
1
DB13/T2233—2015
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安全、高效、经济为原则,综合运用耕作、栽培、物理、生态、化学等
措施,对杂草进行综合防控,达到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2防治对象
夏玉米田间杂草。优势种参见附录A。
4.3化学防治指标
玉米田进入杂草防治关键期(玉米3叶期~抽雄前),当田间杂草密度达到经济防治阈值(杂草密
度4株/m~6株/m)时进行化学防治。
22
5防治措施
5.1栽培措施
5.1.1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的要求。
5.1.2播种质量和播种期
播种质量符合标准NY/T1628的要求。小麦收获后3d内完成播种。
5.1.3种植密度
根据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确定种植密度,紧凑耐密型品种留苗4000株/亩~5000株/亩,半紧凑型
品种留苗3333株/亩~4000株/亩。
参照DB13/T1396-2011要求进行农事作业,尽早形成群体优势。参照NY/T1118-2006进行测土配方
2
DB13/T2233—2015
杂草防治关键期内使用机械或人工除草的方式防除田间杂草。
5.4生态措施
小麦收获留茬高度不超过10cm。将粉碎后的小麦秸秆均匀地覆盖于地表,秸秆覆盖量300kg/亩~
400kg/亩。
5.5化学措施
5.5.1
防治适期
玉米3叶期,田间杂草2~5叶、密度大于4株/m时用药防治。
2
5.5.2化学药剂
可分别选用以下除草剂进行点片定向茎叶处理:30%苯唑草酮悬浮剂4ml/亩与38%莠去津悬浮剂79
ml/亩混配(按照喷液量0.3%~0.5%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助剂),或55%硝磺草酮·莠去津悬浮剂(有效成
分含量:硝磺草酮5%,莠去津50%)80ml/亩(按照喷液量0.3%~0.5%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助剂),或22%
烟嘧磺隆·莠去津油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烟嘧磺隆2%,莠去津20%)100ml/亩。
5.5.3施用方法
用药时兑水量35L/亩~40L/亩,施药器械选择手动或电动喷雾器、喷杆喷雾机,扇形喷头,禁止使
用超低容量喷雾器。烟嘧磺隆用药前后7d内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农药使用技术应符合标准NY/T1276
的要求。
3
DB13/T2233—2015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河北省夏玉米田主要杂草名录
A.1夏玉米田主要杂草名录见表A.1。
表A.1
杂草种类
苘麻
学名
科
锦葵科
大戟科
苋科
Abutilontheophrasti
Acalyphaaustralis
Amaranthusretroflexus
Calystegiahederacea
Calystegiapellita
Chenopodiumserotinum
Chlorisvirgata
铁苋菜
反枝苋
打碗花
藤长苗
小藜
旋花科
旋花科
藜科
虎尾草
刺儿菜
田旋花
香附子
马唐
禾本科
菊科
Cirsiumsetosum
Convolvulusarvensis
Cyperusrotundus
旋花科
莎草科
禾本科
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