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媒介素养写作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第四单元:媒介素养写作指导---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相关概念阐释
1.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2.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造就出具有较强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介信息的优质公民。
3.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4.网络道德:是在计算机信息网络领域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网络伦理的特点来看,一方面,它作为与信息网络技术密切联系的职业伦理和场所境遇伦理,反映了这一高新技术对人们道德品质和素养的特定要求,体现出人类道德进步的一种价值标准和行为尺度。遵守一般的、普遍的计算机网络道德,是当今世界各国从事信息网络工作和活动的基本“游戏规则”,是信息网络社会的社会公德。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受一定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特殊性。
5.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6.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更加顺畅和有效。
7.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网络治理观”:“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治理的系列观点分析了国家安全形势变化,阐明了中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宏观思考、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
优秀标题
1.《于媒介洪流中,执素养之灯》?
2.《以素养为笔,绘就媒介清朗画卷》
3.《媒介繁花迷人眼,素养清风引归途》?
4.《提升媒介素养,筑牢信息防线》
5.《强化媒介素养,规范信息传播秩序》??
6.《媒介素养:应对信息时代的必备能力》
7.《借媒介素养之翼,翱翔信息苍穹》?
8.《提升媒介素养,开启信息时代新征程》
9.《警惕媒介陷阱,提升素养刻不容缓》?
10.《莫让虚假信息,侵蚀媒介素养之基》
11.《缺失媒介素养,恐陷信息泥沼》?
12.《以媒介素养为盾,抵御虚假信息之剑》
素材集锦
(一)关于媒介素养的名言集锦
1.?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
这句话强调了智者在面对流言时的冷静与判断力,是媒介素养中辨别真伪能力的重要体现。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这句话不仅强调了学习的广泛性,还强调了思考、辨别和实践的重要性,对于提升媒介素养具有指导意义。
3.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赵翼[清代史学家]
??这句话揭示了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考的现象,提醒我们在媒介环境中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
4.?坚持独立思考,别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网络
??这句话直接强调了独立思考在媒介素养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不要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
5.?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这句话警示我们,在享受媒介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避免被其消极影响所吞噬。
6.?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
??这句话批评了那些整天聚在一起却言不及义、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提醒我们在媒介交流中要注重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7.?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对于媒介素养来说,就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对媒介信息的理解。
8.?天下之事,闻着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
??这句话与刘向的名言异曲同工,都强调了亲身经历和深入了解的重要性,对于提升媒介素养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9.?媒介素养不是一次性学习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实践和反思。——网络
??这句话强调了媒介素养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进步。
10.?媒介素养是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