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30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
化学反应热效应
一、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1、反应热(焓变)
(1)符号:ΔH单位:kJ·mol-1或kJ/mol。
(2)表示方法,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
(3)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
(2)从键能的角度分析
(3)反应历程理解反应热
图示
意义
a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图1:ΔH=(a-b)kJ·mol-1=-ckJ·mol-1,表示放热反应
图2:ΔH=(a-b)kJ·mol-1=ckJ·mol-1,表示吸热反应
(4)吸热反应类型:
①NH4Cl+Ba(OH)2=BaCl2+NH3↑+2H2O;②NaHCO3(aq)+HCl(aq)=NaCl(aq)+H2O+CO2↑;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④以H2、C、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除外);
⑤极少量的化合反应,如N2(g)+O2(g)=2NO;⑥水解反应;
⑦电离过程;⑧某些物质的溶解,如铵盐的溶解
(5)放热反应类型:一句话概括,不属于吸热反应的,就是放热反应。
①燃烧反应;②大多数化合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大多数化学反应;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稀释。
二、中和热、燃烧热
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1)实验装置
(2)测定原理
ΔH=-eq\f((m酸+m碱)·c·(t终-t始),n)
c=4.18J·g-1·℃-1=4.18×10-3kJ·g-1·℃-1;
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
(3)酸碱中和反应测定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0.50mol·L-1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mol·L-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因为过量的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酸稍微过量也可以)
②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③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④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⑤实验时亦可选用浓度体积都不相同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少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⑥多次试验求平均值时,若有某一组的实验数据有明显偏差,应直接舍去。
⑦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作隔热层,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⑧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使用金属材质的搅拌棒。搅拌棒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温度
均匀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
能量变化
放热
ΔH及其单位
ΔH<0,单位均为kJ·mol-1
不同点
反应物的量
1mol
不一定为1mol
生成物的量
不确定
生成水的量为1mol
反应热的含义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稀溶液里,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且可溶性盐时所放出的热量
表示方法
燃烧热ΔH=-akJ·mol-1(a>0)
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ΔH=-57.3kJ·mol-1
【方法技巧】
(1)有关燃烧热的判断,一看是否以1mol可燃物为标准,二看是否生成稳定氧化物。
(2)有关中和热的判断,一看是否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二看酸碱的强弱和浓度,应充分考虑弱酸、弱碱,电离吸热,浓的酸碱稀释放热等因素。
三、热化学方程式
(1)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表示:2mol氢气和1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kJ的热量。(注意,可逆反应问题)
(2)书写要求
①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②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态(s)、液态(l)、水溶液(aq)、气态(g)。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可以写成分数。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⑤由于ΔH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