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4-19约5.7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乐山一中高2025届高三(下)四月月考历史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发现,体现礼乐制度的鼓、磬等打击乐器组合,肇始于4000多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至夏商周三代逐渐成熟并长期延续;作为核心礼器的青铜鼎,贯穿夏商周三代,之后逐渐演化为鼎形祭器香炉。这表明早期中华文明()

A.呈现多源属性B.发展程度较高C.以中原为核心D.在延续中发展

2.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列国,在郑国见子产曰:“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自卫如晋,将舍于宿,闻钟声,曰:......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这从侧面说明()

A.吴国积极融入华夏秩序B.郑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C.晋国试图挑战旧有秩序D.传统经济基础已经瓦解

3.东汉初年,推行“度田令”,下令各州、郡清查人们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汝南太守欧阳歙因“度田不实,赃罪千余万下狱”。东汉末年,济南“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材料折射的历史现象是()

A.豪强地主势大B.“党锢之祸”C.士人“清议”D.外戚干政频繁

4.如表为唐朝中后期关中地区农业方面的相关记载。由上表可推知,当时()

内容

出处

玄宗时期,高力士于京城西北截沣水作碾(水磨),并转五轮,日破麦三百斛

(后晋)刘昫《旧唐书》

广德二年(764年),工部侍郎李栖筠上书:关中旧仰郑、白二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硙(水磨)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请皆撤毁

(宋)宋祁等新唐书》

大中六年(852年)诏曰:(京畿周围)百姓多端以麦造面入(京)城货易,所费亦多。切宜所在严加觉察,不得容许

(宋)王溥《唐会要》

A.农产品加工业较发达B.都城粮食买卖受到严格限制

C.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变D.政府重视农业的多样化经营

5.1332年湖广乡试考“黄河赋”,同科江浙乡试考“龙虎台(今北京市昌平区西部)赋”,1365年江浙乡试考“禹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南北文化水平的差异B.政治统合力的延伸

C.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D.经济政治重心分离

6.1865年,总税务司署由上海迁到北京正式设立,它是管理中国海关税务行政的总机关。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总税务司,1863年英国人赫德继任,直至1908年为止,把持中国海关长达45之久。赫德离任后,总税务司仍由外人担任。无论中央和地方的税务管理人员,大都由英国人和其他国家的洋员充任。旧中国海关的这种状况()

A.造成了中央机构的殖民地化B.形成近代史上英国独霸中国的局面

C.便利列强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D.列强完成对中国的经济命脉的控制

7.1924年9月,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撰文指出,义和团排外的精神,存在幼稚的缺点,但也是“中国国民革命史上悲壮淋漓可歌可泣的遗产”,并“希望国民党双肩承受这种伟大的遗产!”上述观点有利于()

A.继承义和团运动反封建精神B.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D.民主革命纲领正式形成

8.1934年春,江西省会昌县召开的一次苏维埃会议,讨论的范围很广,包括“地主的土地、房屋、财产、农具和富农多余的土地及耕牛、房屋、农具等没收和分配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经济动员问题,救济灾荒问题,群众卫生问题,优待红军家属问题,战争动员问题”等。据此可知,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政权日益巩固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了应用

C.红军长征具有切实民主基础D.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

9.下表是史学界关于中国对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探讨的历史过程,据表可知()

时期

代表人物和作品

19世纪中期

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姚莹、梁廷枏等先进知识分子,编撰完成《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唐纪行》《海国四说》等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印度灭亡战史》《亚细亚西部衰亡史卷》《西力东侵史》《俄国蚕食亚洲史略《世界殖民史》《法兰西革命史》《美国独立史》《美国立国原理》

20世纪20年代

张仲和的《西史纲要》以“纯用提纲挈领之法......养成读者对于学科之系统观念”;王纯一的《西洋史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撰写

20世纪30-40

年代

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分析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交互作用;周谷城《世界通史》特别着重世界各地的相互关联

A.史学研究顺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史学研究满足了国人了解世界的需要

C.史学研究重点批判列强侵华谬论

D.中国视角下的世界认识水平日益提高

10.据陕西16个乡统计,1953年共设有零售门市部8个,分销店23个,每个社平均有分销单位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