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324-2019_稻田河蟹综合种养技术规范_河北省.docx
ICS65.150
DB13
B52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324—2019
代替DB13/T324-1997
稻田河蟹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324—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了DB13/T324-1997《稻蟹混合种养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DB13/T324-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标准的化学除草、除虫等用药部分、水稻病虫害防治部分、收获部分方法以及附录A、
附录B等。
——增加了田间工程部分、苗种暂养部分等。
本标准由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唐山久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曹妃甸区
爱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唐山市曹妃甸区圣达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唐山市源源谷物种植有限公
司、唐山曹妃甸区天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唐山曹妃甸区尚旭水稻种植专业社、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
农场、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爱东、张洁、王辉、杨扬、李征、王世威、陈猛、刘学会、毕景胜、容义
坤、张根柱、毕国舜、李建鹏。
I
DB13/T324—2019
引言
近10年以来,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粮增效、节肥减药、循环发展的显著特点,符合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作为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已经多次列入中央一号
文件、农业部相关重要文件、规划中,充分体现了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35万亩,在总结稻田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稻-蟹、稻-虾、稻-
鳅等新模式,涌现出一大批以水稻为中心、特种水产经济品种为带动,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
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千亩甚至万亩连片的稻田综合种养典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得到了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和农民积极响应。
目前,稻田综合种养正逐步成为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
业发展新模式,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的热潮。原河北省地方标准《稻蟹混合种养技术规程》在田间工程、
苗种暂养、化学除草、除虫以及病害防治等诸多关键技术环节方面已不能指导目前养殖生产,为能够
更好地规范生产,现提出重新修订河北省地方标准《稻田河蟹综合种养技术规程》,从而推动我省稻
田综合种养事业的向前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II
DB13/T324—2019
稻田河蟹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河蟹综合种养的环境条件、水稻栽植和收获、河蟹养殖、收获和越冬、病害防
治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田河蟹综合种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
GB13078
NY/T496
NY5051
NY5070
NY5071
NY5072
SC/T1132
渔业水质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交通便利,环境安静,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通畅,田埂坚实不渗漏,保水性较好地
势平坦的地块。以20~30亩为一个养殖单元为宜,连片。
早春灌水前,在田块四周离田埂0.6m~1m左右的地方挖环沟,横截面为梯形,上口宽1.5m,
下口宽1m,沟深1m。插秧后对环沟进行修整。环沟面积占田块总面积8%~10%。扣蟹养殖可不设环
1
DB13/T324—2019
3.3.3
內埂
成蟹养殖,在距离环沟内侧30cm处构建内埂,高30cm,顶宽30cm。
3.3.4
进排水口
在田块斜对角处各设置一直径25cm,长1m的水泥管或PVC管,进水口与地面相平,排水口与环沟
底持平。进排水口与环沟互通。
3.3.5
防逃设施
成蟹养殖是于田埂上沿着四周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建防逃墙。扣蟹养殖是于田埂内侧沿着四周用塑
料薄膜防逃墙。下部埋入土中20cm~30cm,上部于田埂上50cm~60cm,每隔1.5m用竹竿支撑固
定。
拦网:进水口设置60~80目的聚乙烯锥形网,排水口设置20目的聚乙烯锥形网,网袖长度为2m~
3m。排水口内侧以排水口为圆心、1.5m~2m长为半径用20目铁丝网做成半圆形拦网。
3.3.6
作业道
田埂的一侧留4.0m宽农机作业出入道口,下埋直径30cm~60cm水泥管。
3.3.7
大眼幼体暂养池
选择稻田进水的一角做暂养池,供大眼幼体暂养。暂养池面积占总面积8%~10%。
4
.
耙地的同时每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