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第二节浩瀚的宇宙.docx

发布:2025-04-17约1.8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NUMPAGES1

PAGE1

第二节浩瀚的宇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宇宙的组成。

2.了解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将不断深入。

3.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发展。

能力目标

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由此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宇宙中处处都是平等的)和大爆炸学说。

素养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宇宙的起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和夜晚满天的繁星呢?地球属于太阳系,并且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和认识是科学家们经过极其漫长的过程才获得的。那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认识宇宙的呢?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宇宙概观

[阅读课本]P199“宇宙概观”

[思考]通过阅读以及已有知识,你能说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吗?

[归纳提升](1)最初,人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即“地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倡导“日心说”。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是一颗恒星。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是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晴朗的夜空中可以看到一条横亘天际的光带,人们称它为银河。实际上它是无数星体集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距离地球约为4.3光年。

(4)20世纪以来,由于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开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探究点2飞向太空

[阅读课本]P202“飞向太空”

[思考]人类是如何探索宇宙的呢?

[归纳提升](1)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铸就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的丰碑。

(3)“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拉开人类登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帷幕。

[思考]大家能说出我国对太空的探索经历吗?

[归纳提升](1)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

(2)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也相继发射成功。

探究点2破解宇宙奥秘之路

[阅读课本]P204“破解宇宙奥秘之路”

[思考]你知道哈勃望远镜的由来吗?

[提示]美国科学家哈勃观测到河外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而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逃离得越快,说明宇宙处于膨胀之中。为了纪念哈勃,美国将一架太空望远镜命名为哈勃望远镜。

[思考]你知道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吗?

[提示]如果宇宙中的星系目前正在彼此远离,那么它们过去必定要靠得近些,而且越是年代久远,就靠得越近。也就是说,较早时代的宇宙的物质密度会更高,以至于必定存在一个时刻,那时宇宙中的物质处在极其高温、高密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宇宙的开端。

[思考]你知道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的观点呢?

[提示]1948年,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爆炸生成的“原始火球”不断膨胀而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今天的还在膨胀着的宇宙。

[思考]哪些科学家通过实验验证过宇宙大爆炸学说呢?

[提示]1964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作为膨胀过程“遗迹”的一种辐射,且证实该电磁辐射的温度为2.7K。

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浩瀚的宇宙

1.宇宙概观

(1)地心说→日心说

(2)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3)银河系

2.飞向太空

(1)人类探索宇宙

(2)我国对太空的探索

3.破解宇宙奥秘之路

(1)哈勃望远镜

(2)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学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将课堂的时间尽最大可能还给了学生,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采用了以时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人类对宇宙结构演化认识历程为线索带着学生体会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并了解到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