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教材美学笔记 .pdf
马工程教材美学笔记--第1页
艺术与美学
1.艺术只有作为审美的形态才进入审美的研究范围。P11
2.即使作为独立形态的艺术,一个以舞蹈者肢体生理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也比静态观赏舞蹈者
的审美心理更为本源。P13
3.作为人文学科,美学并非自然科学式价值中立的客观剖析,而具有价值批判引导功能,美
学对商业消费主义审美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这一特性。→审美的意义,意义在今天多大程度上
能发挥,古今怎样发挥以及地位如何?P15
4.审美共鸣p18
5.所谓现代性,是与现代化相对应的人的精神特性这是一个指向主体人性的人文科学概念;
而现代化则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等外在客观变化的社会科学概念。
现代性的核心是面向未来的时间—历史心态,由此衍生出的一个代表性特性是——理性化。
现代社会去魅化了。
现代性理性精神将古代社会的神秘权威崇拜消解了、理性化了。→商业化了,一些祭拜仪式
的舞台再现不过是为了过把瘾。P20
6.20世纪消解审美本质思潮表明,这是一个缺乏甚至贬低理想的时代。→现在社会上很强调
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消极自由主义似乎就很贬低理想,但是贬低理想似乎在不同的社会是
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对崇高的解构,涂鸦猎奇心理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或许是时代本身存在
的多元化造成的,没有了权威崇拜后,提倡包容开放的轻松氛围,这是当代人的精神气质。
或许我们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有太多反思,因为举动实在太过微小,不值得在这个快节奏的
生活里细究,时间是金钱,我们却经常大肆挥霍。P30
7.马克思“美的规律”的思想
①审美的本质→自由的劳动
人的本质→自由能动自由劳动
→审美的本质→人的本质,审美就是审你自己
②美的规律—自由劳动—人的本质三位一体
只有在美的规律所昭示的自由劳动方向中,人的劳动才是人的劳动。
③自由的劳动→是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价值论批判→是人性自我肯定的方式
④劳动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对象化:人在意识中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现实地使自
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里直观自身。
↓人的自由本质要依托于劳动。
人首先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对象化自身。
⑤动物劳动与人的劳动
片面生产vs全面生产
直接受肉体需要生产vs可在不受其影响下生产
只生产自身vs生产自然界(太狂妄了)
产品属于肉体vs产品自由支配
按照它所属各种的尺度和需要生产vs按照美的规律生产
⑥自由劳动是劳动的理想形态,而并非有限的具体劳动。但每一有限劳动均可依托美的规律
的自由劳动而显示无限性的自由境界,从而升华自身的意义。
⑦人的自由本质的无限性必须依托有限而现实的具体劳动对象化,对象化却并非意味着无限
的人的自由本质就此穷尽于这一有限的特定劳动中,而恰恰体现在突破有限劳动的无限创新
进程中。
⑧美的规律同时集中体现着人的本质及其劳动的理想性。美的规律超越单一动物式生产的自
由劳动理想成为渗透分工、经济、个体自由与社会组织、历史进程的加之理想,从多种角度
马工程教材美学笔记--第1页
马工程教材美学笔记--第2页
丰富着其意义。
⑨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对应着审美的特性:“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这
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
8.审美的本质及其逻辑
①审美的普遍必然性根源于审美内在于劳动所代表的实践活动的普遍必然关系:
就根源言,审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相统一活动产生的自由形式
就功能言,审美的本质是能动协调规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
就价值言,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
②劳动是审美的基础和来源;审美是劳动不可或缺的运行协调机制;审美是劳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