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831-2019 落羽杉栽培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40B64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831—2019
落羽杉栽培技术规程
2019-06-17发布2019-09-17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831—2019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淮滨县林业局、信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信阳农林学院、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阳市林业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向阳、彭大国、戴慧堂、杜凯、冯志敏、杨衡、王峰、杨怀、祝贺、黄兴、李志强、余华洋、林岳、毛瑞龙、侯方、王法海、徐猛、冯娟。
DB41/T1831—2019
1
落羽杉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落羽杉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等生产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落羽杉适生区域的成片造林、农田林网营造以及园林绿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DB41/T383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Linn.)Rich.
杉科落羽杉属的一种高大落叶针叶树种。树皮棕色,裂成长条片脱落;枝条水平开展,幼树树冠圆锥形,老则呈宽圆锥状;新生幼枝绿色,到冬季则变为棕色。叶条形,扁平,基部扭转在小枝上排列成二列,羽状。球果球形或卵圆形,熟时淡褐黄色,有白粉;种子不规则三角形,有锐棱。
4苗木培育
4.1种子采集和调制
选用生长健壮、树冠宽阔、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中龄优良种源母树林或种源清楚的优良林分进行采种。
采集的球果可曝晒或在室内摊晾。室内堆放厚度不超过8cm,要经常翻动防止霉变。球果干燥后,进行种子调制处理,去除种壳、杂质即可得到净种。
4.2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微酸性沙壤土、壤土作苗圃地。
4.3整地与做床
秋末或冬初进行翻地,每667m2施腐熟厩肥1000kg作基肥,随翻地翻耕入土,或在做床前每667m2均匀施复合肥50kg作为基肥。翌年2月中旬,耙匀后再翻地一次。2月底或3月上旬,将圃地土壤耙细、耙匀,平整地面,然后做床。
DB41/T1831—2019
2
采用高床育苗,床宽1m~1.2m,高15cm~20cm,作业道宽30cm,长度依圃地而定,床面土碎平整,圃地四周挖好排水沟。
4.4播种育苗
4.4.1种子处理
种子贮藏、催芽按照DB41/T383执行。
4.4.2播种
春季3月中旬播种。播种前7d~10d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方法按照DB41/T383执行。每667m2播种8kg~10kg。将催芽好的种子,用50%退菌特或50%托布津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5%。宽幅条播,沟深2cm~3cm,沟距20cm,播后覆土,覆土厚度要适当、均匀,厚度一般为1cm,轻压使种子与泥土密结。然后喷一遍透水,再用稻草或麦秸作覆盖物均匀覆盖,覆盖物厚度以不明显见到土壤为宜。天气干旱时,应及时浇水。
4.5苗期管理
4.5.1揭草
种子70%发芽出土后,根据气温逐步揭去覆盖物。
4.5.2间苗及定苗
幼苗出齐后长到苗高5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并对过疏部分按苗木株距10cm补植均匀,以后大约每隔20d间苗一次。一般间苗3次即可。拔除生长不健全和受伤、感染病虫的幼苗,每次间苗后都要浇透水。苗高7cm~10cm时即可定苗,定苗量应大于计划产苗量的5%~10%,定苗后保留株数以50株/m2为宜。
4.5.3水肥管理
采用微喷浇水措施,保持苗床湿润。
7月中旬,每667m2追施尿素2kg;8月上旬,每667m2追施尿素3kg或三元复合肥6kg,尿素、三元复合肥需兑水稀释后均匀喷施苗床上,喷施后浇1次水,防止灼伤苗木。9月中旬、下旬,叶面追施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各1次。
4.5.4病虫草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幼苗出土后至木质化前,晴天每隔15d喷施1%波尔多液进行预防,连续阴雨天结束或浇水后要立即喷施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发病期,及时剔除病苗,喷施75%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