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毒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培训资料.pdf

发布:2025-04-15约1.88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此文档采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毒理学:是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伤害作用/有害

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二.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外源化学物x(enobiolic:sj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

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毒性:是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3.毒效应:是指化学物毒性在某”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峋毒

效应。

4.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5.伤害作用(adve松effe)c:t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者病理伤害,或者

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有害作用也称为健康效应。

6.非伤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机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他外界

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

7.适应:足生物体对环境条件改变的反应,此反应无不可逆的紊乱和不超过正常稳态。

8.耐受:是早先的暴露导致对该化学物毒作用反应性降低的状态。

9.抗性:用于一个群体对于应激原化学物反应的遗传学改变,与未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

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

10.暴露剂量:表示个人或者人群暴露的物质的量,在实验情况下,动物暴露剂量被称为赋予

剂量。暴(露剂量又可分为潜在剂量和应用剂量)

潜在剂量:是指机体实际摄入、吸入或者应用于皮肤的外源化学物的量。

应用剂量:是指直接与机体的吸收屏障接触可供吸收的量。

内剂量:为经吸收到机体血流的外源化学物的量。

靶器官剂量:为发生伤害作用部位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可更好地反映剂量-效应之间的联

系。也称为到达剂量。

生物有效剂量:在发生有害作用的细胞或者部位的量,是到达剂量的一部份。

暴露特征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伤害作用的另••个重要因素,暴露特征包括暴露途行和暴

露期限及暴露频率。

11.剂量-反应关系意义:

(1)、确认该效应是该化学物或者药物毒性或(者药效)反应;

2()、定量剂量-反应信息可确定所研究群体平均(中位数)反应和易感性范围,并预

计易感人群发生反应剂量;

(3)、剂量-反应曲线斜率给出了有效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增加,受影响对象比例变

化。

4()、剂量-反应曲线左侧形状特殊可能表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极易感亚人群。

(5)、如果在类似条件下采集信息,可能定量比较不同化学物对特定终点反应平均值

和范围;

⑹、从剂量-反应数据可得到未观察到效应水平(NOEL)或者未观察到有害效应水平(NOAEL),

也可得到基准剂量。

12.效应:量反应,表示暴露•定剂量外来化学物后所造成个体、器官或者组织生物学改

变“此种变化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例如毫克、单位等。

此文档采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反应:质反应,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群体中浮现某种效应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普通以

百分率或者比值表示,如死亡率、肿瘤发生率等。其观察结果只能以“有或者,无、“异常”或者“

正常”等计数资料来表示。

13.靶器官:外源化学物E以直接发挥毒作用器官就称为该物质靶器官。

器官成为靶器官原因:

(1)、器官在体内解剖位置和功能

2()、该器官血液供应

(3)、具有特殊摄入系统

4(),代谢毒物能力和活化/解毒系统平衡

(5)、存在特殊酶或者生化途径

6()、毒物与特殊生物大份子结合

(7)、对损伤修复能力

(8)、对特异损伤易感性

14.暴露生物标志:是测定组织、体液或者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