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与职业暴露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安全注射与职业暴露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
2.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锐器刺伤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
3.针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4.安全注射的三个要素是:对接受注射者安全、对实施注射者安全、注射后的废弃物安全。
5.为防止针刺伤,在使用过的针头处理时,不应回套针帽,如确需回套,应使用单手回套法。
6.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经皮肤暴露者应立即在2小时内开始预防性用药,并持续4周。
7.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8.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9.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μg。
10.安全注射中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禁止重复使用。
二、单选题
1.安全注射的概念是()
A.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B.指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
C.指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D.以上都是
答案:D
2.针刺伤可以传播多种血源性传染病,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最易感染的病毒是()
A.梅毒病毒
B.乙肝病毒
C.丙肝病毒
D.艾滋病病毒
答案:B
3.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职业暴露()
A.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
B.被患者体液溅到眼睛
C.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未戴手套
D.与患者握手
答案:D
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的局部处理措施是()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B.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C.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D.以上都是
答案:D
5.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预防性用药应在()小时内开始,最好在()小时内实施。
A.24,4
B.48,8
C.72,2
D.24,2
答案:C
6.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医疗废物()
A.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
B.废弃的药品
C.过期的消毒剂
D.用过的口罩
答案:C
7.安全注射中,注射器使用后应()
A.直接放入锐器盒
B.分离针头和注射器后放入不同的容器
C.回套针帽后放入锐器盒
D.随意丢弃
答案:A
8.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在()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A.12
B.24
C.48
D.72
答案:B
9.为防止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A.使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锐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D.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
答案:C
10.以下关于乙肝疫苗接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
B.全程接种共3针
C.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3个月注射第2针
D.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答案:C
11.被丙肝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周内进行丙肝抗体检测。
A.4
B.6
C.8
D.12
答案:B
12.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疗程一般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答案:D
13.安全注射的目的不包括()
A.防止疾病传播
B.保护医务人员
C.降低医疗成本
D.减少医疗纠纷
答案:C
14.以下哪种消毒剂可用于针刺伤后的伤口消毒()
A.75%乙醇
B.95%乙醇
C.生理盐水
D.过氧化氢
答案:A
15.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溅到眼睛,应立即用()冲洗。
A.生理盐水
B.肥皂水
C.清水
D.以上都是
答案:A
16.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或者划伤。
A.刀片
B.缝针
C.针头
D.以上都是
答案:D
17.以下关于医疗废物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
B.锐器盒装满3/4时应及时封口
C.医疗废物应存放在专用的容器内
D.以上都是
答案:D
18.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对暴露者进行()个月的随访。
A.3
B.6
C.9
D.12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