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胁迫对“川丹参1号”的生理及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pdf
摘要
摘要
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为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根富含丹酚酸类和丹
参酮类药理有效成分,具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多重功效,
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具有显著作用。气候变化对药用植物生长和有
效成分生物合成影响显著,尤其是洪涝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因素。丹参药材都是人
工种植,因此探究控制栽培条件提高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川丹
参主要产地每年春旱和伏旱严重,为探究“川丹参1号”(CDS-1)的抗旱性和土
壤水分胁迫对CDS-1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
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对CDS-1植株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有效成分积累
的影响,并结合比较转录组分析、CDS-1有效成分与Unigenes相关性分析,旨在
评价土壤水分胁迫对CDS-1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其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初
步明确土壤水分胁迫对CDS-1有效成分合成和积累的影响,筛选与丹酚酸B和丹
参酮生物合成有关的候选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土壤水分胁迫下,CDS-1植株生长发育情况、生理生化指标以及
有效成分含量积累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到CDS-1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5%到35%
均能存活生长。CDS-1地上部分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酚酸类有效成分含量随土
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CDS-1根部农艺性状和丹参酮类有效
成分含量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此外,随土壤相对含
水量的降低,CDS-1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渐升高。这些
结果表明CDS-1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尤其在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55%~65%
条件下,CDS-1的生长状态最为良好,并且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积累。
(2)应用RNA-seq技术对不同土壤水分胁迫处理的CDS-1进行了转录组测
序,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和有效成分含量和Unigenes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成功
筛选出与CDS-1有效成分积累紧密相关基因37个。其中,8个基因直接参与丹酚
酸B合成,属于迷迭香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7个基因与丹参酮生物合成直
接相关,并对这15个基因进行了qRT-PCR验证。参与丹酚酸B生物合成的基因
为SmPAL2、SmPAL3、SMilsize45802-processed-gene-0.0、
SMilsize45802-processed-gene-0.1、SMilsize41058-processed-
gene-0.6)、SmC4H、Sm4CL1和SmPAL1。参与丹参酮类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基因
为SmACAT2、SmHMGR4、SmHMGR1、SmHMGR1-like、SmMK、SmPMK1和
SmGPPS.SSUII.2。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CDS-1在应对土壤水分胁迫时的生理机制
及有效成分合成途径提供了重要线索。
(3)分析丹酚酸B生物合成通路发现,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转录组
分析结果和qRT-PCR验证结果均显示SmPAL3和SmC4H的表达趋势与土壤相对
V
摘要
含水量的降低呈正相关,这与CDS-1中丹酚酸B含量的变化一致。然而,Sm4CL1
的表达量却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而升高,这与丹酚酸B含量的变化相反,说
明由4-香豆酸合成4-香豆酰辅酶A,然后进一步在SmRSA和CYP98A14催化下
合成迷迭香酸,可能不是在土壤水分胁迫下丹酚酸B合成的主要途径。分析丹参
酮生物合成通路,发现SmHMGR4、SmMK和SmPMK1基因的表达量与丹参酮类
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是土壤水分胁迫下影响CDS-1丹参酮生物合成与积累
的关键基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催化FPP合成GGPP的SmGPPS.SSUII.2基因
的表达量与丹参酮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这一异常现象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推测干
旱胁迫有可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