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变阻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docx
4.4变阻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4变阻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电路的基本连接”章节相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以及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理解滑动变阻器如何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来调节电阻,进而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②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掌握如何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以及如何利用它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的物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如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物理原理。
②滑动变阻器参数的选择与电路设计:引导学生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并设计电路时考虑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电流承载能力。
③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操作滑动变阻器,以及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以便学生跟随课本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滑动变阻器相关的图片、电路图和操作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实验器材:准备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实验操作台布置好实验器材,确保安全使用。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变阻器应用场景,如家电中的调节亮度按钮,引发学生思考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电路串联和并联的基本知识,以及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符号表示和参数含义。
-举例说明:
-通过具体的电路图示例,展示滑动变阻器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
-解释滑动变阻器如何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场景,每组提出至少两个应用实例。
-实验演示:演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记录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
-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对滑动变阻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设计简单的电路,尝试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和电压。
-教师指导: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电路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4.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和调节作用。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5.布置作业(约2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本练习题和设计电路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要求和提交方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理解滑动变阻器的符号表示和参数含义,并能正确识别电路图中的滑动变阻器。
-学生能够运用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来解释和预测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2.技能提升: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滑动变阻器,通过实验验证其调节电流和电压的效果。
-学生能够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并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调节。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和电压的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思维发展: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滑动变阻器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场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