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违规收费整改报告.docx
关于医院违规收费整改报告
近期,在上级部门开展的医疗收费专项检查工作中,我院被查出存在违规收费问题。对此,我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违规收费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的自查自纠,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现将具体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违规收费问题表现
自立项目收费
部分科室在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自行设立了一些收费项目。例如,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增设了“特殊康复指导费”,此项目既无物价部门的核准文件,也未在医院收费系统中进行正规备案,属于典型的自立项目收费行为。
重复收费
在一些检查和治疗项目中存在重复收费现象。如患者进行CT检查时,除了正常收取CT检查费用外,还额外收取了“影像资料存储费”,而该费用实际上已包含在CT检查的整体收费标准内,属于重复计费。另外,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每日的护理收费中重复收取了“床位整理费”,这一费用在床位费中已涵盖。
超标准收费
部分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存在超标准收费问题。某些常用药品的实际销售价格高于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限价,其中一种降压药,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零售价为每盒25元,而我院药房以每盒28元的价格出售。在医疗服务方面,如病房的空调费,物价部门规定按照每小时2元的标准收取,我院却按照每小时3元的标准执行。
分解项目收费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将一个完整的手术项目分解成多个小项目分别收费的情况。例如,阑尾切除术原本是一个整体收费项目,我院却将其分解为“手术刀具使用费”“手术照明费”“手术辅助材料费”等多个子项目进行收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违规收费问题原因
收费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科室负责人和医护人员对医疗收费政策法规学习不够,缺乏规范收费的意识,错误地认为只要医院能够盈利,在收费上进行一些“变通”无关紧要。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将规范收费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导致违规收费行为时有发生。
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现有的收费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缺乏明确的收费标准和操作流程。对于一些新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收费规范,导致科室在收费时无所适从,容易出现自立项目收费的情况。同时,对收费项目的审核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收费行为。
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医院的收费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功能不够完善。例如,在收费项目的设置和管理方面,无法实现对收费项目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导致一些过时或违规的收费项目仍然存在于系统中。此外,信息系统与物价部门的信息对接不及时,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收费政策和标准,容易造成超标准收费的问题。
人员培训不足
医院对收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医护人员和收费人员对收费政策和标准的掌握不够准确,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错误。同时,缺乏对收费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培训,导致部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为了个人或科室的利益而违规收费。
整改措施
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提高收费管理意识
组织全院职工开展医疗收费政策法规专题培训,邀请物价部门的专家进行授课,详细解读相关政策文件,使医护人员和收费人员深刻认识到规范收费的重要性和违规收费的法律后果。定期组织收费政策考试,检验职工的学习效果,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准确掌握收费政策和标准。
完善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收费行为
建立健全医院收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收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详细的收费标准和操作流程,对每一个收费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和备案,确保收费项目合法合规。加强对收费项目的动态管理,及时根据物价部门的政策调整更新收费标准。建立收费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收费监督小组,定期对医院的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升级信息系统,加强收费信息化管理
投入资金对医院的收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系统功能。实现对收费项目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确保系统中所有收费项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加强信息系统与物价部门的信息对接,及时获取最新的收费政策和标准,自动更新收费系统中的相关内容。建立收费信息查询平台,方便患者查询自己的费用明细,提高收费透明度。
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制定系统的收费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收费政策法规、收费系统操作、职业道德等方面,提高收费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收费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掌握收费项目的适用范围和标准,避免因业务不熟而导致的违规收费行为。建立健全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自觉抵制违规收费行为。
整改成效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整改,我院在规范医疗收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立项目收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所有收费项目均经过物价部门审批并在系统中备案;重复收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