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建议(2024版).pdf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建议(2024版)
【摘要】糖尿病并发症的规范管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醛糖还原酶在人体
内分布广泛,是多元醇通路中的关键限速酶,在高血糖状态下,醛糖还原酶被激
活,可出现多元醇代谢通路紊乱。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调控多元醇通路,在延
缓糖尿病并发症进展中具有潜力。为了规范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华
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组织专家成立编写组,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基于现有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实践经验,撰写了《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临床
应用专家建议(2024版)》,系统总结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药理学机制、循证
医学证据及安全性数据,重点阐述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和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中的应用原则,旨在为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医师和药剂师
等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糖尿病并发症规范化治疗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专家建议
随着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迅速增加。糖尿病
患者长期慢性高血糖所致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根据世界卫生
组织的统计数据,2005—2015年,由糖尿病造成的经济负担为5577亿美元,其
中80%的费用用于并发症的治疗。因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还加重了个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是临床亟待解决
的难题。
多元醇通路过度激活导致组织损伤是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神经病
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而醛糖
还原酶在人体内分布广泛,是多元醇通路中的关键限速酶,在高血糖状态下,醛
糖还原酶被激活,可出现多元醇代谢通路紊乱。随着对醛糖还原酶结构以及相关
机制认识的深入,多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被研发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其中依
帕司他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不良反应较小[1-2]。美国内分泌学
会科学声明中指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多元醇通路减少葡萄糖通量,从而
抑制组织中山梨醇和果糖蓄积[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4]、
《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5]等也推荐将醛糖还原酶
抑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为了规范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
症学组组织专家成立编写组,对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及中国生
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系统检索,对题目或关键词有“醛糖
还原酶抑制剂、aldosereductaseinhibitor”的相关文献及其参考文献进行复
习,基于现有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及长期安全性
数据等),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撰写了《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2024版)》,系统总结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药理学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及安
全性数据,重点阐述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并发症中的应用原则,旨在为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医师和药剂师等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糖尿病并发症的规范化治疗水平。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主要种类
醛糖还原酶属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型醛-酮还原酶家族,存
在于神经、肌肉、脑、肾脏、胎盘、血管及视网膜等组织中,可催化多种亲水性
的醛(包括醛形式的葡萄糖)还原为相应的醇。在生理条件下,醛糖还原酶的活
性通常较低,但在高血糖状态下,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导致大量葡萄糖通过
多元醇通路代谢,生成过量的山梨醇。由于山梨醇不易透过细胞膜,其积累会导
致细胞内部的渗透压改变,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结构,这是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大致可分为合成抑制剂和天然抑制剂。合成醛糖还原酶抑
制剂包括羧酸类和环亚胺类(螺酰脲类、螺酰丁二酰亚胺类),其中羧酸类包括
依帕司他、利多司他、泊那司他、托瑞司他等;环亚胺类包括索比尼尔、非达司
他、雷尼司他等。天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包括酚类化合物、抗氧化剂和类黄酮,
如绿原酸、维生素C、槲皮素、水飞蓟素等[6]。三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药
理学特征见表1。目前依帕司他已在国内上市应用,通过抑制山梨醇的形成,改
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主观症状(麻木、疼痛)和神经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