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化-化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0816.pdf

发布:2025-04-17约1.02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工程(08560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况

化学工程领域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它过程工业中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共性规律,以及相

关工艺与装备设计、操作及其优化等关键技术。覆盖无机与有机化工、石油化工与天然气

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材料化工、生态化工、冶金化工、环境化工、轻化

工、新能源与新资源化工等行业。

本学位点自2011起招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点拥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

教学、科研平台和校企联盟,8个校企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沈阳科创、鞍山七彩

两个具有特色的大型化工企业合作建立了2个省级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沈阳化工

集团、大连恒力集团等化学工程领域相关的企业建立了研究生实训基地。拥有高压加氢装

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总值40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现有专兼职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59人,具有留学背景9人;现有教授23人、副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国务

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

层次4人,辽宁省特聘教授、兴辽英才、沈阳市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等10余人。建立了包

括入选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的优秀企业科研工作者的40余人的企业导师库,

背景涉及化工、机械、材料、环境等多学科。

本学科以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关键新材料创新与产业化为突破口,依托13个国

家、省级科研平台,在高端专用化学品合成与应用,化工过程强化装置设计与制造,功能

精细化学品与新能源材料,化工三废治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

培养,炼油助剂的制备与应用、射流热质强化装置等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在

炼油专用助剂研发,储能储氢技术开发和材料制备、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高效节能新技

术,高压加氢装置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先后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等国家重点企业得到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

及其它纵向项目近4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个,合作科研课题经费超1500余万元/年。

获省级技术发明、科技进步等科技奖项奖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300余篇,被SCI、E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二、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专业面向经济社会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知识基础、技术应用

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学科点培养

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

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

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化工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化工行业领

域的相关规范,在化工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

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向

(一)新材料制备与绿色工艺

主要研究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绿色制备工艺。

涉及能源转化与存储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防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的设计、结构

调控及低能耗高效制备,以及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发应用,特别是

新型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精细化、功能化、专业化、器件化和绿色化方面的研发。以化学工

程、材料工程、高分子化工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为特色,主要围绕化工产品生产

中的高性能化技术和环境友好新工艺两条主线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

(二)反应与分离工程

主要研究包括:化工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优化,以及其过程的化工设备的优化设

计。重点研究化工及化工与材料交叉领域过程中化工单元过程耦合和集成;流体输送和传

质强化新技术的开发;化工过程强化集成装置的设计与生产;微纳米材料在超重力条件下

的制备;新型膜材料的制备和膜分离组件的设计、以及膜分离技术与反应、蒸馏、吸收等

过程的协同作用;微纳米气泡技术与臭氧氧化、紫外线辐照、催化氧化还原、油水乳化液、

生化耦合工艺的协调作用;设计化工环保工艺和设备一体化集成装置实现水污染治理、污

水深度处理、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去除、酸性气体回收等,以及化工工艺过程的设计与

能量优化。

(三)碳循环与碳捕集利用技术

主要研究包括:二氧化碳的高效捕集和利用(CCUS),实现资源综合循环。重点研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