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小熊猫属(Ailurus)营养生态位比较研究.pdf
摘要
摘要
现代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该技术通过测定动物不同组织的稳定同
位素组成来反映其在不同时空的食性特征,具有样品用量少、准确性高、快速检测
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追溯动物食物源、揭示动物之间的食物网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小熊猫(Ailurus)作为来自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特有濒危哺乳动物,具有与大熊
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相似的以竹子为主的特化食性特征。在新的种群基因
组证据支持下,小熊猫正式分成喜马拉雅小熊猫(A.fulgens)与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两个物种,有关两种小熊猫营养生态位的定量比较研究仍然存在空缺。并
且,目前我国的野生小熊猫研究主要围绕某个山系种群的觅食对策、生境利用以及
繁殖行为等基础生态学方面,大多数研究都是与大熊猫对比,对中华小熊猫种群间
的差异情况亦缺乏了解。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动物营养生态位
的有效技术手段,且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利
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根据小熊猫毛发样品,计算并比较了不同遗传种群小熊猫
的营养生态位宽度;结合同域分布其他动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确定了小熊猫在生
态系统中的相对营养位置,并对比同样专食竹子的大熊猫的稳定同位素营养生态
位;最后,为探讨小熊猫种群营养生态位差异及形成机制,分析了小相岭山系栗子
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小熊猫的粪便组成以及主食竹不同部位的稳定同位素组成。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粪便法分析了小相岭小熊猫不同季节的食物组成。春季和冬季,小相
岭小熊猫主要采食竹叶;在夏季和秋季,小熊猫除了采食竹叶外,竹笋在食物中的
占比也增加了,并且它们还会在食物中补充浆果和苔藓等其他食物;总的来说,四
个季节小熊猫粪便不同成分的占比为:竹叶竹笋浆果苔藓。
2、小相岭小熊猫主食竹:峨热竹(Arundinariaspanostachya)与石棉玉山竹
(Yushanialineolata)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所有竹子样品的δ13C值的平均值为-
1513
29.66±1.40‰,δN值的平均值为-3.37±2.27‰。竹子各部位δC值排序结果为:
15
竹笋竹杆竹枝竹叶,δN值排序结果为:竹笋竹叶竹枝竹杆。显著性分析
结果显示,竹叶、竹枝、竹笋、竹杆间的碳稳定同位素均存在显著差异,除了竹叶
和竹笋的氮稳定同位素无显著差异外,竹子其他部位的氮稳定同位素间均存在显
著差异。
3、两种小熊猫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比较。根据R语言分析的结果,中华小熊猫
与喜马拉雅小熊猫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之间无显著差异,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之间
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稳定同位素营养生态位椭圆面积无显著差异,二者生态位重叠
面积占中华小熊猫生态位椭圆面积的70%,占喜马拉雅小熊猫生态位椭圆面积的
III
摘要
65%。
4、不同小熊猫遗传种群间的营养生态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喜马拉雅小熊
猫(即中喜马拉雅种群,MH)与东喜马拉雅-高黎贡山种群(EH-GLG)毛发间的
1315
δC和δN均存在显著差异,EH-GLG与小相岭-凉山种群(XXL-LS)、XXL-LS
1315
与邛崃种群(QL)的δC存在显著差异,MH与XXL-LS、MH与QL的δN存
在显著差异。去掉MH后,三个遗传种群的营养生态位椭圆大小排序为:XXL-
LSEH-GLGQL。
5、小熊猫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营养位置。对比同域分布的肉食、植食动物,
小熊猫处于更低的营养位置,然而却比同为食竹的大熊猫更高。统计分析发现同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