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探究.docx
体教融合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体教融合”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体教融合视域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创新内容与形式,通过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素材、案例,让学生在趣味竞赛、游戏活动中,感知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终身运动习惯。本文是基于体教融合视域探索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一、体教融合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意义
1.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小学学校发展中,通过让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方式,能够打破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学习平台,增强学生身心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通过组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习、掌握更多锻炼身体的方法,如跳绳的灵活协调性、赛龙舟中的合作划船、武术中的拳脚功夫等,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增强身体的机能,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其次,在民族传统体育中,不仅需要学生间较量体力,也较为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在蹴鞠、摔跤项目中,能够让学生拥有勇于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太极拳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在“静中求动”,拥有较强的专注力、耐心。学生通过参与民族传统活动,能够拥有积极的心态、较强的心理韧性。
另外,通过让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遵守规则,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2.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民族传统体育是优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构成部分,通过在校园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让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荣誉感。
首先,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能够感知不同民族间的独特魅力,如苗族的芦笙舞、满族的珍珠球、蒙古的摔跤舞等,每一种舞蹈背后都蕴含着文化寓意、历史背景,学生在直观化体验、感知中,积极传承优良民族文化。
其次,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在技能体验中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内心中燃起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另外,校园是传承、创新文化的主要阵地,通过让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能够为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组织文化节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的方式,让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生根发芽,为传承、弘扬优良民族文化注入更多的活力,促使学生的积极参与。
3.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
通过让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方式,对于丰富教育内容、形式有着较大的帮助。
首先,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为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更多新的思路,构建人性化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西方体育项目较多,如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等,通过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运动项目,增强体育运动的实效性、针对性。
同时,在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训练模式,如武术项目中的“以武会友”,让学生在技艺交流中收获友谊,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单一胜负较量”的问题,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关怀。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涉及到较多的舞蹈、音乐元素,能够让学生的体育运动更加有趣、生动,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终身运动习惯。
二、体教融合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
基于体教融合视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教育内容、教学形式的局限性,不再把体育教材作为唯一的教育素材,通过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方式,丰富学生艺术视野、知识视野,培育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校园中存在相应的阻碍。
首先,在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中,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学校、教师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只是简单引入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如学校只是把太极拳、武术等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代表,缺乏引入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识,无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其次,部分中小学意识到了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落实期间,依然局限于“理论讲解、灌输”层面,学生缺乏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机会,再加上体育教师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无法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专业技能的认知不够,无法让民族传统体育顺利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三、体教融合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对策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培训
体教融合视域下,要想让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需要学校、教师共同付出努力,为学生营造健康的阳光体育运动氛围,向学生普及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引领学生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使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