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粤教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昂首阔步——计时器和对象的位移》教学设计.docx
全国粤教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昂首阔步——计时器和对象的位移》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结合全国粤教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内容,以《昂首阔步——计时器和对象的位移》为主题,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计时器和对象位移在编程中的应用。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升编程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通过学习计时器和对象位移,提升编程逻辑分析和算法设计能力。增强信息意识,理解编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通过编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计时器的使用和对象位移算法的设计。
难点:理解计时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将位移算法应用于实际编程中。
解决办法:
1.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计时器的启动、停止和重置功能。
2.设计逐步引导的编程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位移算法。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不同思路,共同解决编程中的问题。
4.提供丰富的编程资源,如在线教程和编程社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难题。
5.定期进行代码审查和反馈,帮助学生识别和纠正编程错误,提升编程技能。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实验室、编程软件(如Scratch、Python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在线编程教程、编程社区论坛、教学视频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互动白板、编程工具软件、学生编程手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段关于奥运会比赛计时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计时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计时器是如何工作的?如何用编程实现计时功能?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计时器的原理,分享各自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计时器的工作原理:介绍计时器的启动、停止和重置功能,以及计时器的时间计算方法。
2.编程示例:展示一个简单的计时器程序,让学生观察程序结构和功能。
3.代码分析:讲解程序中的关键代码,如计时器对象的创建、时间更新等。
4.学生练习:跟随教师操作,尝试编写简单的计时器程序。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任务:让学生编写一个倒计时程序,要求计时结束后显示“时间到!”。
2.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程序,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计时器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实现计时器的暂停功能?”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拓展练习(5分钟)
1.提出问题:如何实现对象的位移功能?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对象位移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3.教师讲解:介绍对象位移的编程方法,如使用循环语句控制对象的移动。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以及对象位移的原理。
2.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作业内容:让学生编写一个计时器和对象位移的综合程序,实现计时器计时和对象移动的功能。
2.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给教师批改。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讲授新课:讲解重点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编程能力。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双边互动:
1.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通过听讲、练习、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学生主动提问、分享,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编程竞赛资讯:介绍国内外编程竞赛的信息,如“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提升编程技能。
-编程学习网站:推荐一些在线编程学习平台,如“Codecademy”、“LeetCode”等,提供丰富的编程练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