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1517课答案.pdf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一、比一比,再组成词。
虐(虐待)铸(铸造)抑(压抑)摧毁
虑(考虑)涛(波涛)仰(仰望)催促催人奋进催眠
二、找出文中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广袤无垠)的原野(寸草不生)的山峰
(婀娜多姿)的柳树(不可思议)的奇迹
三、摘抄课文中的三个问句,再仔细口味一下,想一想它们分别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和语气,把序号填在对应的括号里。
语气:A.惊叹而又疑惑;B.感叹、质问;C.敬畏、赞叹。
1.这株柳树怎么会„„一方风景?(A)
2.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艰苦卓绝的努力?(C)
3.同是一种柳树,„„相差何远?(B)
四、根据提示完成阅读批注。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1.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先
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圈出关键词语,再回答.
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这是一株枝繁叶茂、生命力
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旺盛的柳树.
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2.用“”画出联想的句
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子.
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3.从“巍巍然撑立”可以体
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会到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对那里的柳枝柳
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
崇拜到敬畏的情景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
史,每每念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
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
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
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
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
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生命的命运
相差何其远?
1.照样子联想填空。
例:由“五光十色”联想到多色的葡萄。
由“婀娜多姿”联想到荷塘中亭亭玉立的荷花
随风摇摆的柳枝
由“漫天飞扬”联想到随风飘荡的蒲公英
深秋里芦花的丝絮
冬天里的雪花。
2.“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生命的命运相差何其远?”灞
河柳和高原柳同是一种柳树,它们生活的的道路和生命的命运最
大差距表现在灞河柳生活道路平坦,生长过程一帆风顺;高原柳
饱受磨难和打击。
3.联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内容,简要地说说青海高原上的这一
株柳树,为保存生命付出了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熬过持久的干旱,躲过更为严酷的寒冷,经历多少风雪,遭受无数
雷轰电击。它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
来。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
墨去写家乡灞河边的柳?这是作者把两种柳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顽强的毅力和让人望而生
畏的生命力
六、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联想到诗词,你知道这些诗词吗?
1.“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边塞诗词很多,如《凉州词》《别
董大》《从军行》等,请选择一首写下来。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历代诗家词人对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又
使你想起了哪一首描写“柳枝柳絮”的诗?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6.草
一、看拼音,写词语。
bō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