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模考试题+参考答案.docx
国际贸易学模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指标。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答案:D
解析:对外贸易量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对外贸易值,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不同时期进行比较。而贸易顺差是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值;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一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2.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资本流动
D.上层建筑
答案:A
解析: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资本流动对国际分工有重要影响;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3.提出比较成本说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俄林
C.大卫·李嘉图
D.赫克歇尔
答案:C
解析: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说,该理论认为各国应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贸易。亚当·斯密提出绝对成本说;俄林和赫克歇尔提出要素禀赋理论。
4.一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B.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答案:B
解析: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应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强调比较优势;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强调绝对优势;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
5.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A.进出口货物
B.当地海关
C.实际消费者
D.本国进出口商
答案:D
解析:关税的税收主体是本国进出口商,即货物的所有者。税收客体是进出口货物。当地海关是征收关税的执行机关;实际消费者可能最终承担关税,但不是税收主体。
6.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A.特定的临时性措施
B.普遍采用的措施
C.经常性的措施
D.非关税措施
答案:A
解析:进口附加税是指一国海关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的额外关税。它通常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如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是为了应对特定情况而设置的。
7.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
A.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B.普遍的、公平的、非互惠的
C.公平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D.普遍的、非歧视的、对等的
答案:A
解析: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普遍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非歧视的是指应使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不受歧视、无例外地享受普惠制待遇;非互惠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
8.以下不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是()。
A.进口配额制
B.进口许可证制
C.外汇管制
D.从量税
答案:D
解析:从量税是关税的一种征收方式,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而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都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它们通过数量限制、行政许可、外汇管理等手段限制进口。
9.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担保的对象是()。
A.进口厂商
B.出口厂商或进口地银行
C.出口地银行
D.进口地保险公司
答案:B
解析: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所以担保对象是出口厂商或进口地银行。
10.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答案:A
解析:优惠贸易安排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自由贸易区是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关税同盟是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共同市场除了关税同盟的特征外,还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11.关贸总协定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A.代表理事会
B.缔约方全体大会
C.专门委员会
D.秘书处
答案:B
解析:关贸总协定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缔约方全体大会,它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代表理事会是在大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专门委员会负责处理特定领域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