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血液.pptx
血液;血量(bloodvolume)-——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约70~80ml/kg
一次急性失血20%,将显著影响人体生命活动
30%,则危及生命,需及时输血抢救;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细胞;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
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
血浆蛋白plasmaproteins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5-85g/L
白蛋白(A):约40~48g/L
球蛋白(G):约15~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
血浆蛋白
2.血浆pH值正常值:pH为7.35~7.45
;3.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取决于溶质颗粒的数目
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大(300mmol/L或770KPa)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几点说明:
①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二、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4.0~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Hb:5天内达200g/L
(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
;1.可塑变形性plasticdeformation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①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
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
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⑵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①铁:合成血红蛋白必须的原料
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血红蛋白
②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
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叶酸:
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DNA合成
临床:
;VitB12:
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其吸收:
内因子+B12=复合物
防B12被蛋白酶水解
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B12吸收入血
临床:
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Hb有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
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O2分子;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PO2↓RBC↓
Hb↓;三、白细胞的生理
(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单核细胞占3~8%
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
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
新生儿最高,15×109/L
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WBC数↑;四、血小板
数量: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生理特性:
☆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
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