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课件血液》课件.pptx

发布:2024-02-12约1.81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理学课件血液》ppt课件

血液概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01血液概述

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免疫、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功能。功能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和血浆蛋白共同维持,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温度调节血液通过缓冲系统维持酸碱平衡,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血液作为热能传递媒介,对维持体温恒定具有重要作用。030201血液的理化特性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入全身血管。心脏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血管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共同构成体内液体运输网络,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淋巴系统血液的循环系统

02红细胞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8μm,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红细胞形态红细胞膜由脂质双分子层和镶嵌其中的蛋白质构成,具有通透性。细胞膜结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只有一些酶参与代谢活动。细胞器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运输氧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身体其他组织。维持酸碱平衡红细胞通过碳酸酐酶等酶的活性,参与维持血液pH的稳定。免疫功能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抗体可以参与免疫反应,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破坏红细胞的破坏主要通过脾脏和肝脏的吞噬作用完成,同时也会自然凋亡。生成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在骨髓中进行,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和营养物质的参与。红细胞寿命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每天约有1%的红细胞被破坏和更新。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03白细胞

基本特征白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呈圆形或椭圆形。白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主要作用白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白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功能,能够吞噬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和异物。白细胞在血液中还起到维持内环境平衡的作用,如调节体温、维持酸碱平衡等。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白细胞的生产和释放01产生与释放机制02白细胞的生产始于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通过不同的分化途径逐渐形成各种类型的白细胞。03当身体受到刺激或损伤时,白细胞会迅速从骨髓释放到血液中,以应对病原体入侵或组织损伤。04白细胞的数量和种类会随着年龄、生理状态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04血小板

血小板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约2-4微米。血小板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其中细胞质包含颗粒、纤维等成分。血小板的形态和结构血小板结构血小板形态

血小板能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帮助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从而止血。止血作用血小板可以释放出生化因子等化学物质,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炎症反应血小板不仅仅能止血,还能促进受损血管的修复。修复血管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生成血小板的寿命一般为7-14天,它们在肝脏和脾脏中被破坏或清除。破坏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05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是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凝血因子按照一定顺序被激活,最终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凝血块。凝血过程可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种途径,两者相互交错,共同完成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的过程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纤维蛋白原被分解为纤维蛋白单体,最终形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过程。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和纤溶抑制物等成分,它们共同维持着纤溶系统的平衡。纤溶酶原在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下转变为纤溶酶,纤溶酶进一步分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形成可溶性的降解产物。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是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们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平衡、纤溶系统的平衡以及各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调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酶活性等方面的调控,这些机制共同维持着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动态平衡。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调节

感谢观看THANK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