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架设方案(优秀).pptx
大跨度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架设方案本方案详细阐述大跨度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案涵盖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创新技术点。针对复杂地形山区环境,我们提出全面解决方案,确保桥梁安全、高效与经济性。作者:
项目背景桥梁特点本项目桥梁跨度为120-180米,属于大跨度桥梁范畴。工程地点位于复杂地形山区,增加了施工难度。设计目标安全性:确保结构稳定,满足抗震、抗风要求。高效性: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建设速度。经济性:控制造价,延长使用寿命。
桥梁总体设计特征下承式结构采用下承式钢桁梁结构,增强稳定性简支梁设计简化受力分析,便于施工A级抗震满足最高抗震设计标准
地形与环境分析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分布不均。施工需特别关注地基稳定性。陡峭地形最大坡度达15%,对施工设备布置提出挑战。需采用特殊工艺解决高坡施工难题。风载荷考量区域风况复杂,必须重点考虑抗风设计。风洞试验验证结构风稳定性。
桥梁结构参数600m桥梁总长跨越整个山谷区域160m主跨长度单跨最大距离26m桥面宽度满足交通需求100年设计使用寿命长期服务保障
钢材选择高强度钢材采用Q460高强度钢材,抗拉强度达460MPa。高强度设计减轻自重,提高承载能力。耐候性钢材选用耐候性钢材,提高抗腐蚀性能。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防腐蚀设计多层防腐涂装系统保护。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技术延长使用寿命。
受力分析静力学计算采用ANSYS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各构件受力情况。通过有限元网格细分优化计算精度。动力学响应模拟风载、车载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结构振动频率,避免共振风险。有限元模拟建立整体与局部精细化模型。重点分析关键节点处应力集中情况。
连接节点设计高强度螺栓连接采用10.9级高强度螺栓,精确控制预紧力焊接接头优化全自动焊接工艺,超声波检测保证质量节点抗疲劳设计应用疲劳寿命评估,优化节点细节整体刚性保证协调各连接点工作性能,确保整体刚度
支座系统固定支座限制位移和转动,承担主要水平力。采用双向限位结构,提高抗力性能。滑动支座允许线性位移,消除热胀冷缩影响。采用PTFE滑板减小摩擦系数。抗震支座吸收地震能量,降低传递力。采用铅芯橡胶支座提高阻尼比。
主梁设计箱型截面主梁采用封闭箱型截面,提高抗扭性能。横向刚度强,抵抗侧向风载。肋板加强内部设置纵横向加劲肋,增强局部稳定性。避免薄壁结构屈曲失效。横向连接主梁间设置横向联结系统,提高整体性。横梁采用工字型截面,优化重量与强度比。
桥面系统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SMA改性沥青,提高耐久性高效排水系统纵横向2%坡度,快速排除雨水桥面连接细节全方位防水设计,避免渗水腐蚀
施工准备阶段现场勘察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建立三维地形模型,优化桥位选择。地质调查钻探取芯,检测地层参数。评估地质风险,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交通组织规划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设计临时道路系统,保障物资运输。
基础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桩径2米,深入基岩15米以上。承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3米,承载力大于10000kN。
桥梁架设方案逐联片法分段制造,现场拼装。适用于构件尺寸较小的情况。平衡悬臂法从墩顶向两侧对称架设。减少临时支撑,适合跨江河桥梁。整体提升法地面组装,整体提升就位。减少高空作业,提高安全性。3顶推法在一端组装,逐段顶推到位。适合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
全悬空架设技术临时支撑设计采用轻型高强索塔系统,减少地面支撑。采用模块化拼装技术,快速架设临时支撑。受力平衡计算动态监测受力状态,实时调整张拉力。采用计算机模拟优化施工步骤,确保受力平衡。安全监测系统布设光纤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变形。建立预警机制,确保施工安全。
吊装设备选择大型履带起重机最大起重能力450吨,适应复杂地形。主臂长度可达85米,满足大跨度作业需求。200吨级履带吊用于辅助吊装作业。移动灵活,能适应施工场地限制。双机协同作业提高效率。精密定位系统采用RTK-GPS技术,定位精度±5mm。实时监测吊装过程,确保构件精确就位。
焊接工艺自动焊接技术采用数控机器人焊接系统。保证焊缝质量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焊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焊接材料与工艺参数。每道焊缝分级检验,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无损检测方法采用超声波、X光等多种检测技术。对关键部位焊缝进行100%检测,确保无缺陷。
安全施工措施风险评估对每道工序进行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定层级管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安全防护系统建立全方位立体防护网。高空作业区域设置防坠落系统,确保人员安全。应急预案针对极端天气、设备故障等情况制定专项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质量控制检测项目标准要求检测频率钢材强度≥460MPa每批次焊缝质量Ⅰ级100%检测螺栓预紧力±5%全数检查几何尺寸±10mm每节段结构整体位移≤L/1000关键节点
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