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ppt

发布:2025-04-15约3.01千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职业病危害防治法规体系

;;(一)职业性病损、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

1、职业性病损

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occupationalinjuries)、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s)和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diseases)。

2、工作有关疾病

与职业活动有关但无直接因果关系,因职业活动促进潜在的疾病显现或已有疾病加重,作业条件改善或者停止作业后疾病缓解或得到控制,这类疾病称之为工作有关疾病。

;(一)职业性病损、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

3.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目录(2002年)》(卫法监发[2002年]第108号)

10大类,115种

1、尘肺(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职业中毒(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8种)

7、职业性眼病(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他(5种);(二)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10大类:

①粉尘类(13种)

②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③化学物质类(56种)

④物理因素(4种)

⑤生物因素(3种)

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

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

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

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

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一)职业病发病形势

1、职业病总量大,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

据国家卫计委公报,2012年共报告职业病27420例。其中尘肺病24206例,急性职业中毒601例,慢性职业中毒1040例,其他职业病1573例。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累计报告各类职业病约80余万例,近十年来每年报告的职业病新发病人数平均高达1.5万名以上。

;新发职业病病例数(例);累计职业病发病构成情况(截至2012年底);1997-2006年累积报告尘肺新发病例数构成;1997-2007年职业病发病行业构成情况;4、群发性职业病事件屡有发生,以矽肺病和急性职业中毒为主。;(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形势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接触人群数量巨大

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超标情况严重

;;金矿行业调研,所检测的95%的金矿企业粉尘超标,最高超标57倍;*;(一)法律与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及其沿革;劳动者;劳动者;(一)法律与法规

2、立法宗旨

《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一)法律与法规

3、涉及的责任主体;(一)法律与法规

4、行政法规;(二)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三、职业病危害防治法规标准体系框架;三、职业病危害防治法规标准体系框架;(四)职业卫生标准;(四)职业卫生标准;(一)地方人民政府;(一)地方人民政府;(一)地方人民政府;(一)地方人民政府;(一)地方人民政府;(一)地方人民政府;(二)地方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二)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职责部门;(二)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职能部门;;;;;抽样确定被评估省级单位的拟抽查地市及备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职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内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职业病防治的三级预防策略;1.机构与人员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一)综合管理;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用人单位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