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林旭芳:浙江中医药大学
陈军贤导师
中文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
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近年来,中医药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和
深入探讨。
英文摘要:Chronicatrophicgastritisisthepathologycharacteristic
illne.withinherentglandtowither、themucousmembranethin、
intestinalmetaplasiaordysplasia。In
recentyears,theChinesemedicineinthechronicatrophy
gastritissresearch,the
treatmenthasmadetheconsiderableprogre,fromnowonmust
further
strengthenwiththethoroughdiscuion.
关键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
KeyWords:chronicatrophicgastritis;elinicalresearch;experimental
studies;acomprehensivedesription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
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
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等[1]。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
痞”范畴。近年来由于胃镜的普及,对本病的诊断难度不大。现认为多灶性萎缩性
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均为癌前病变,从日本1900例早期胃癌的检查结果
看,94%是由不规则黏膜的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可见其与胃癌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
[2]。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
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积极治疗CAG
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3]。近年来,中医药治疗
CAG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下面就CAG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根据CAG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痞满”、“嘈杂”、“胃脘
痛”等病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CAG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
流、宿主遗传性、宿主酸分泌状态以及高盐低维生素饮食等有关[4]。中医界,普遍
认为本病的发生
1
与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喜食热烫粗糙或辛辣油腻食物,或嗜酒吸烟,情志怫郁,
忧思恼怒,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邪毒内侵,久病体弱,劳倦内伤等致病因素密切相关
[5]。而对其病机的认识各家却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乔桂凤[6]认为气虚
血瘀是CAG的病机关键。杨文轩[7]强调血瘀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单兆伟[8]
认为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赵文霞[9]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则为气阴双亏,瘀滞内
阻。张永胜等[10]认为CAG的基本病理为脾胃不调,胃寒肠热。高忠英[11]认为脾
虚胃燥、运化失健为其病机。代萍[12]
认为气虚及痰、瘀、食互结是本病发病之关键。
2诊断
确诊本病必须依靠胃镜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HP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13],
胃镜下美蓝染色可提高诊断符合率[14],胃泌素检测可补充胃镜和胃黏膜组织活检
之不足[15]。
2.1胃镜下美蓝染色有学者研究发现胃镜下美蓝染色后诊断符合率80%。胃
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胃黏膜的各种表现对萎缩性胃炎阳性预测值均达80.00%
以上,多种表现同时存在对萎缩性胃炎阳性预测值可达90.00%以上。各种胃镜表现
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在95.00%以上。黏膜粗糙不平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无决断
的敏感度分别为92.85%及8
3.33%,特异度均在70.00%左右[14]。
2.2血清胃泌素检测李红涛等[15]研究发现,基础胃泌素刺激后胃泌素和胃泌
素增加量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P感染可使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基础胃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