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学基础》课件.ppt
病原微生物学基础探索微观世界的致病机制揭示感染性疾病的分子基础
课程概述课程目标掌握微生物基础知识学习重点病原体特性与致病机制考核方式
微生物学简介微生物的定义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从列文虎克到现代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原核生物,无核膜结构病毒非细胞微生物,必须寄生真菌真核生物,含有细胞壁原虫单细胞真核生物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维持形态,革兰染色基础细胞膜选择性透过屏障核区含DNA,无核膜包被鞭毛和菌毛运动和黏附器官
细菌的生理特性1生长曲线滞后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2营养需求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3代谢方式有氧/无氧呼吸,发酵作用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基因组结构环状染色体,质粒突变自发突变,诱导突变基因转移转化,接合,转导
细菌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基类型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培养条件温度pH值氧气需求培养时间常见鉴定方法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酸(DNA/RNA)遗传物质单链或双链线性或环状衣壳蛋白保护核酸决定形态参与宿主识别包膜来自宿主细胞膜含病毒糖蛋白某些病毒无包膜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病毒粒子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结合穿透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脱壳释放核酸生物合成利用宿主机器复制病毒成分4组装与释放形成新病毒粒子并从宿主释放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分类系统分类依据特点Baltimore分类法核酸类型和复制方式7个主要类群ICTV分类系统形态、理化性质、基因组层级分类系统
真菌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真核细胞,含细胞壁生长方式菌丝体或单细胞形式繁殖方式有性和无性生殖
常见病原真菌酵母菌单细胞圆形或椭圆形丝状真菌分支状菌丝体,有隔二型性真菌可在不同条件下改变形态
原虫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单细胞真核生物生活史复杂生活周期,多种形态致病机制组织损伤,代谢干扰
微生物的致病性100+毒力因子微生物产生的致病物质种类10^6侵袭性每克组织中可达数量级24h毒素产生某些微生物产生毒素时间
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定植与黏附黏附素介导细菌附着组织损伤直接侵入或产生酶破坏组织毒素作用外毒素和内毒素损伤机体
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细胞病变免疫病理持续感染
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表面定植:附着于皮肤表面组织侵入:菌丝穿透表皮进入深层过敏反应:真菌抗原诱发超敏反应
宿主-病原相互作用正常菌群维持生态平衡,防御外来病原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致病机会性感染免疫力下降时导致感染
免疫系统概述先天性免疫物理屏障补体系统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获得性免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体免疫记忆免疫器官与细胞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
抗原与抗体抗原的特性分子量大,结构稳定,异物性抗体的结构与功能Y形结构,Fab和Fc区域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CD4+辅助T细胞CD8+细胞毒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毒作用穿孔素释放颗粒酶B凋亡诱导
体液免疫B细胞活化抗原刺激,T细胞协助抗体产生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补体系统级联反应,增强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中枢耐受胸腺负选择清除自身反应T细胞外周耐受调节性T细胞抑制异常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超敏反应类型机制代表疾病I型超敏反应IgE介导过敏性鼻炎,哮喘II型超敏反应抗体介导细胞破坏溶血性贫血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清病,狼疮IV型超敏反应T细胞介导结核病,接触性皮炎
疫苗灭活疫苗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病原体减毒活疫苗降低毒力但保持免疫原性亚单位疫苗使用病原体特定组分mRNA疫苗指导宿主细胞产生病原抗原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涂片镜检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培养与分离选择适当培养基和条件生化鉴定糖发酵、酶活性测定血清学检查抗原抗体反应检测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细胞培养、鸡胚接种抗原检测免疫荧光、ELISA技术核酸检测PCR、基因芯片技术3血清学诊断特异性抗体检测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直接镜检KOH透明法墨汁负染荧光染色培养鉴定沙氏培养基玉米粉琼脂菌落形态观察组织病理学PAS染色银染色组织切片检查
抗菌药物概述抗菌药物的分类抑制细胞壁、蛋白质合成等作用机制干扰细菌特定生理过程抗菌谱广谱抗生素与窄谱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首个发现的氨基糖苷,用于结核庆大霉素针对革兰阴性菌感染阿米卡星抵抗酶灭活能力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首个应用的大环内酯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副作用:胃肠道刺激阿奇霉素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每日一次治疗呼吸道和性传播感染克拉霉素更好的口服吸收胃肠道副作用小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四环素广谱抗生素对生长期细菌有效牙齿着色副作用多西环素半衰期长不易受食物影响脂溶性高氯霉素中枢神经穿透力强罕见但严重的骨髓抑制用于伤寒等特殊感染
喹诺酮类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