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信息共享与病毒防治 14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信息技术(三起)五年级上册.docx
《第3单元信息共享与病毒防治14防治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信息技术(三起)五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3单元信息共享与病毒防治14防治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信息技术(三起)五年级上册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第3单元信息共享与病毒防治14防治计算机病毒》为主题,结合人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学会利用技术工具保护个人信息,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适应数字化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及危害。
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
1.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有效预防计算机病毒。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危害。
2.结合实际操作,演示病毒预防措施,如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系统等。
3.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识别和防范病毒,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病毒防范策略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实施实验法,通过模拟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防病毒软件的使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病毒图片和案例,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2.互动式教学软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防病毒知识。
3.播放网络安全教育视频,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因计算机病毒感染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危害?”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为新课的引入做铺垫。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第1条: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和危害,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
-第2条:讲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如网络下载、移动存储设备等,并展示病毒传播的动画演示。
-第3条:分析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介绍常见的防病毒软件和操作方法,如定期更新系统、安装杀毒软件等。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第1条: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台计算机,尝试安装杀毒软件并更新病毒库。
-第2条:引导学生使用防病毒软件扫描电脑,检查是否存在病毒,并学会处理扫描结果。
-第3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电脑的安全防护策略,如禁止未知程序运行、限制网络访问等。
4.学生小组讨论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第1方面: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举例回答:“通过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病毒危害,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第2方面:如何选择合适的防病毒软件?举例回答:“根据电脑性能和需求,选择知名品牌的防病毒软件,确保软件更新及时。”
-第3方面:如何预防病毒感染?举例回答:“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5.总结回顾
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通过提问和抢答游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网络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病毒预防的短文。
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与发展: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历史背景,从最早的病毒出现到现代病毒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病毒的发展脉络。
-病毒家族介绍: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如木马、蠕虫、病毒脚本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危害。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简要介绍我国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法律对计算机病毒行为的约束。
-国际病毒防治组织:介绍一些国际知名的病毒防治组织,如国际计算机安全联盟(ICSA)、国际反病毒协会(IAVA)等,了解其在病毒防治方面的作用。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