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docx
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iologicalimprovementofcoastalsaline-alkaliland
目录
TOC\o1-3\h\u5208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 1
22671范围 1
31708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41273术语和定义 1
303064基础条件建设 1
68304.1土壤质量监测 1
101914.2整地 1
295204.3灌溉及排盐系统 2
218375生物培肥 2
190175.1施用微生物肥料 2
84935.2增施有机肥 2
99555.3种植绿肥 2
130055.4秸秆还田 2
172446耐盐作物种植 2
47316.1作物选择 2
24726.2合理轮作 2
4376.3农林复合 2
79997辅助措施 3
67167.1无机肥施用 3
164837.2调理剂管理 3
48087.3水分管理 3
282848改良效果评价方法 3
15975附录A 4
21122表A.1滨海盐碱地分级 4
PAGE
PAGE1
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的术语和定义、基础条件建设、生物培肥、耐盐作物种植、辅助措施和改良效果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滨海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次生盐碱地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400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42828.3盐碱地改良通用技术第3部分:生物改良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T1121.22土壤检测第22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刀法NY/T1535肥料合理使用准则微生物肥料
术语和定义
GB/T42828.3-2023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滨海盐碱地coastalsaline-alkaliland
沿海及岛屿地区受地下高矿化度水影响而形成的,含有较多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可溶性盐分,且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的盐碱地类型。
注:滨海盐碱地分级参见附录A。
基础条件建设
土壤质量监测
定期监测土壤的质量安全指标,包括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酸碱度、电导率(EC值)、水溶性盐总量、养分、容重、孔隙度、重金属等土壤物理、化学指标,以及当地植物根系、动物活动、微生物数量、类型、分布等土壤生物学指标。
根据改良利用措施的方式、面积设置监测点位。
整地
整地平畦,采用深沟高畦,沟深0.4m~0.7m,根据作物类别选择畦宽,如玉米种植畦宽0.8m~
0.9m。
灌溉及排盐系统
有条件的区域应建立淡水灌溉系统,如引入附近河水或建立雨水收集系统,设施生产基地应建立蓄水池;铺设暗管排盐系统或建立良好的灌溉和排水系统,灌溉淋洗土壤降盐。
生物培肥
施用微生物肥料
施用含有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哈茨木霉菌等有益菌的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1535的规定,施用数量根据产品说明使用。
增施有机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需求增施有机肥,商品有机肥每667m2施用500kg~1000kg,宜作为基肥使用。在灌水洗盐后,作物种植前将有机肥深翻入土壤中,翻耕深度宜为0.3m~0.4m。
有机肥质量应符合NY/T525的要求。
种植绿肥
选择耐盐碱的绿肥品种,如苜蓿、黑麦草、田菁等。
根据绿肥品种生长周期,适时种植。在鲜草量和体内养分积累总量最高时(盛花期或抽穗前)刈割切碎翻压掩埋,掩埋深度0.2m~0.3m。
秸秆还田
可选择水稻等作物秸秆堆肥还田,宜添加腐熟剂、尿素促进腐熟。
作物收割时秸秆直接还田或粉碎后还田,采用翻耕或旋耕方式处理,翻耕深度以0.2m~0.4m为宜。
在作物播种期或夏季气温较高时,采用秸秆覆盖。
耐盐作物种植
作物选择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耐盐作物品种,推荐主要的作物品种见表1。
表1推荐耐盐作物
地区
作物品种
辽宁省
水稻、葡萄、甜高粱、向日葵
山东省
水稻、葡萄、枸杞、冰菜、棉花、金银花、甜高梁、大豆、马铃薯、黑小麦
江苏省
水稻、油菜、红麻、小麦、大麦、甜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