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ZNZ 094-2024 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docx
ICS65.080CCSB11
T/ZNZ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团体标准
T/ZNZ094—2024代替T/ZNZ094-2021
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iologicalimprovementofcoastalsaline-alkaliland
2024-04-12发布2024-05-12实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发布
I
T/ZNZ09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代替T/ZNZ094-2021《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与T/ZNZ094-202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订了标准名称为《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
——删除了盐碱地、中低度盐碱地、生物改良的定义,增加了滨海盐碱地的定义;
——增加了土壤质量监测、整地、灌溉及排盐系统;——补充完善了推荐耐盐作物;
——补充完善了EC值、pH值和可溶性盐分的检测方法;——增加了改良效果评价方法;
——增加了附录A滨海盐碱地分级标准。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大学、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浙江丰瑜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彩霞、傅庆林、李华、裘高扬、崔兆杰、陈璐、孙健、杨艳、刘玉红、郑蔚然、刘文胜、许灏、姚强、柴青平、赵虹、楚长青、于国光、雷玲。
本文件为第一次修订,本文件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T/ZNZ094-2021。
1
T/ZNZ094—2024
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的术语和定义、基础条件建设、生物培肥、耐盐作物种植、辅助
措施和改良效果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滨海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次生盐碱地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400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42828.3盐碱地改良通用技术第3部分:生物改良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T1121.22土壤检测第22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刀法NY/T1535肥料合理使用准则微生物肥料
3术语和定义
GB/T42828.3-2023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滨海盐碱地coastalsaline-alkaliland
沿海及岛屿地区受地下高矿化度水影响而形成的,含有较多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可溶性盐分,且不利
于作物正常生长的盐碱地类型。
注:滨海盐碱地分级参见附录A。
4基础条件建设
4.1土壤质量监测
4.1.1定期监测土壤的质量安全指标,包括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酸碱度、电导率(EC值)、水
溶性盐总量、养分、容重、孔隙度、重金属等土壤物理、化学指标,以及当地植物根系、动物活动、微生物数量、类型、分布等土壤生物学指标。
4.1.2根据改良利用措施的方式、面积设置监测点位。
4.2整地
整地平畦,采用深沟高畦,沟深0.4m~0.7m,根据作物类别选择畦宽,如玉米种植畦宽0.8m~
0.9m。
2
T/ZNZ094—2024
4.3灌溉及排盐系统
有条件的区域应建立淡水灌溉系统,如引入附近河水或建立雨水收集系统,设施生产基地应建立蓄
水池;铺设暗管排盐系统或建立良好的灌溉和排水系统,灌溉淋洗土壤降盐。
5生物培肥
5.1施用微生物肥料
施用含有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哈茨
木霉菌等有益菌的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1535的规定,施用数量根据产品说明使用。
5.2增施有机肥
5.2.1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需求增施有机肥,商品有机肥每667m2施用500kg~1000kg,宜作
为基肥使用。在灌水洗盐后,作物种植前将有机肥深翻入土壤中,翻耕深度宜为0.3m~0.4m。
5.2.2有机肥质量应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