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docx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解析
●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感悟作品的积极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要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特点。要坚持诵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熟悉课文,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
教学目标
●
学会借助注释,反复吟诵,理解词的大意。
学会抓关键词品鉴诗歌,感受词中意境与情思,体悟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
3.借助材料,知人论世,多角度体悟辛弃疾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体察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家国情怀。
3
教学过程设计
●
导入
以器物之名,听生命回响。今天我们要走进一把剑,这是一把怎样的剑呢?我们且来听听它的自述……屏显:我是一把剑,南宋年间,一位叫辛赞的老人把我交给了他的孙子辛弃疾并郑重的对他说: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着我征战沙场,为国效力。这位少年将祖父的话铭记于心,时间一天天过去,少年慢慢长大了,终于在有一天他站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战场……
(二)剑之自述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战场呢?请同学们齐声诵读屏幕上的文字:
【屏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问】在这段词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呢?
屏显:在这场战争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辛弃疾提示:
请用形容词来概述。
在词中找到依据并圈点批注。
时间:4分钟。
【预设】
示例1:“沙场秋点兵”:黄尘滚滚,蓄势待发,铁甲凛凛生光,我看到一个威武的辛弃疾。
示例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马嘶鸣,万箭齐发,热血激荡,我看到一个勇猛的辛弃疾。
示例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热烈而又喧哗,我看到一个豪迈的辛弃疾。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以“请你化身辛弃疾,将这份豪迈/威武/勇猛诵读出来。”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
示例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八百里”和“五十弦”要拖长,要读出豪迈而又热烈的气象。
示例2:“沙场~秋点兵”。读“沙场”要拖长,给人一种空旷之感,读出威武、庄严、雄壮的气象。
示例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一句要读得迅捷、短促。
这场战争,有酒、有肉、有兄弟更有胜利!如果你是辛弃疾,是这把剑;再完成完这一场完美拼杀后,你的心情如何呢?
屏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如果你是辛弃疾,在完成一场堪称完美的拼杀后,你的心情如何?
【预设】
畅快、热血沸腾……(言之有理皆可)
【问】
这种畅快你能用词中之句表达出来吗?
【明确】“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屏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们一起把这份畅快放声展示。
(预设:学生在第一遍朗读的时候,由于对这个句子不够深入理解,情感表达会有所欠缺。)
【问】
让我们深入文本,你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畅快的呢?
【提示】
“了却”:这里采用换词法,将“了却”与“完成”作对比。相对“完成”而言,了却有一种期盼已久的意味,并且这件事对于自身而言非常的重要,一旦实现就会如释重负。因此用“了却”更能体现畅快之感。“天下事”:用“靖康耻,犹未雪”、“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这两句诗加深学生对“天下事”的了解,它是超越个人上升到国家的事,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之中,它相对于一般事也能体现畅快之感。“赢得”:对于战士,赢取功名就相当于金榜题名时,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怎能不说畅快。中原沦陷太久了,压抑太久了!这一场漂亮的战争,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夙愿,靖康耻,今日终得雪,何等得意何等痛快。带着这样滚烫的心情,我们再把这一次热血沸腾的战争齐声诵读,将畅快释放于我们的声音中!(学生活动:学生合作朗读)
【学生活动】
我们跟随着这把剑走进了这一场豪迈的战争,如果让你为这把剑取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呢?想到就用平板按下你们的抢答键。屏显:如果让你为这把剑取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呢?
【预设】
快意剑、圆梦剑……
(二)剑之叹息
然而,这把剑及主人真如你们所形容的那般快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吗?我们再来听听这把剑的自述……屏显(情景化动画):我的主人辛弃疾,少有大志,只身杀敌,擒敌首级,一战成名。为官生涯,事不随愿,几经调任,壮志难酬。想恢复中原,却离战场越来越远,等了一辈子,等来一场空。作为辛弃疾的剑,我的命运常常只能被擦拭,被放置、被舞就是不能用来杀敌。
【问】
结合剑的自述,再读本词,你读出了辛弃疾的什么情绪?屏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