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12 台阶.docx

发布:2025-04-14约2.6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台阶李森祥

教材分析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核心意象“台阶”承载着父亲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当今社会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4.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及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李健的《父亲》〕

“坐在岸边看着夕阳让我想起你/暖暖余晖温柔如你慈爱的眼睛……”透过歌声,我们分明看到了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这篇《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面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小说家。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凹凼(dàng)涎水(xián)揩汗(kāi)

筹划(chóu) 黏性(nián) 撬开(qiào)

尴尬(ɡān) 过瘾(yǐn) 憋住(biē)

头颅(lú) 门槛(kǎn) 晌午(shǎng)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低眉顺眼:低着头,用顺从的眼光望。形容对人害怕或驯服的样子。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筹划:筹措;想办法,定计划。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整体感知

1.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台阶。

2.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3.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明确: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因而他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4.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主要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明确:父亲下定决心,开始大半辈子的准备。他捡砖拾瓦,砍柴卖钱,攒角票往瓦罐里塞等。

5.新屋造好了,父亲有什么变化?

明确: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新屋落成了,然而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步骤二:理解人物

小说通过造台阶的过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样式仿例填空。?

示例:父亲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

明确:①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②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他用踏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③父亲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在大半生的劳作中,他不断自我鞭策,却从不诉苦。

④父亲是一个谦卑的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步骤三: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在理解细节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1.细节探究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明确: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块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明确:从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知当年父亲身强体壮,与后面父亲闪了腰形成对比;写年幼的“我”能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说明老屋的台阶确实很低;结合后面九级台阶建成后,“我”已经是大人了,可见父亲从准备盖新屋到建成新屋的时间之长;写石板粗糙,暗示了当年家庭条件之差;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也说明了台阶之低,并暗示了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望。

2.主旨探究

“台阶”有什么深刻内涵?

明确:台阶不仅仅是小说的线索,更是作者内心的呼唤,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

3.质疑探究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

(1)第5段详写父亲洗脚,有什么效果?

明确:表现父亲生活的贫困和艰辛,说明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