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实录新人教版。本节课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主要内容,通过分析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深远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自信,认识到科技进步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从科技发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学生对科技革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和影响,但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认识不足,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的了解也较为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科技发展普遍感兴趣,愿意接触新知识。在能力方面,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逐渐增强,但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通过案例学习和讨论来理解复杂概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时可能遇到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此外,由于知识储备有限,学生可能难以将新技术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从而难以全面把握科技革命的历史意义。此外,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可能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激发。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历史》下册,特别是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发展历程、代表性发明图片等。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包括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需求。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科技发展相关的短视频,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发明和科技成果展示。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定义、背景和特点,用时5分钟。
2.详细讲解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发明,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等,用时10分钟。
3.结合实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关键技术或发明,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用时5分钟。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别进行补充和质疑,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如何正确看待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组别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我国未来发展有哪些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主要成就,下节课分享。
教学时长: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定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信息技术成为主导: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快速发展。
-生物技术与新材料技术崛起: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纳米材料等领域的突破。
-新能源技术取得进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发明:
-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个人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等。
-互联网技术:万维网、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
-航天技术: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新材料技术:纳米材料、复合材料、超导材料等。
4.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推动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