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1 台阶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台阶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台阶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台阶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台阶》课文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作者介绍、课文分析、讨论与总结等环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学生将通过学习《台阶》这篇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加深对家庭情感和人生价值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初步的感知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他们可能对家庭、亲情等主题有所了解,但在深入分析作品情感和人物心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题材的作品较为感兴趣,愿意投入情感去体验人物情感。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独立思考,有的则更倾向于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台阶》这篇作品时,学生可能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作品中的复杂情感和人物心理理解不够深入;二是难以将作品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三是写作技巧不足,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台阶》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反映时代背景的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或电子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作品。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自由交流,同时准备书桌椅,以便学生阅读和书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庭、亲情的视频,引导学生分享观看感受,激发学生对家庭情感主题的兴趣。
2.结合视频内容,教师简要介绍作家叶圣陶及其作品《台阶》,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
3.提问:“你们认为家庭、亲情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朗读课文《台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
2.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并举例说明。
3.探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父亲的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如台阶的描写,探讨其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动作、语言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台阶的象征意义,探讨其对主题的深化作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举例回答:如何理解父亲的形象?
-学生1:父亲勤劳、朴实,为了家庭付出辛勤努力。
-学生2:父亲有责任感,为了子女的成长默默付出。
-学生3:父亲有梦想,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家庭命运。
2.举例回答: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有何作用?
-学生1:环境描写突出了父亲的形象,使人物更加丰满。
-学生2:环境描写有助于表现主题,即家庭、亲情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3.举例回答: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对主题有何深化作用?
-学生1:台阶象征着父亲的人生历程,也象征着家庭的变迁。
-学生2:台阶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深化主题,即家庭、亲情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父亲的形象、环境描写、象征手法等教学重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家庭、亲情等主题。
3.布置作业:阅读《台阶》全文,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流程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文学鉴赏能力的增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如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讨论台阶的象征意义时,能够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