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pptx
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汇报人:XXX
2025-X-X
目录
1.概述
2.病原学
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方法
5.防控措施
6.疫情监测与报告
7.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的简介
病原性质传播途径感染对象
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该病毒主要通过粪便、尿液、唾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主要感染
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病毒引起,液等排泄物以及饲养用具、环境水貂,尤其是幼貂,成年貂感染
具有高度传染性,感染率高达等传播,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后症状较轻,但仍会影响其生长
100%,死亡率可达到50%以上。和间接接触,潜伏期一般为3-7天。和繁殖能力。
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区域易感动物
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广泛流行于全水貂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特别是
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北欧、北幼貂和青年貂,感染后症状严重,死
美和亚洲部分地区,对水貂养殖业造亡率高。成年貂虽然较少发病,但仍
成严重影响。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该有潜在感染风险。
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
季节性
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的流行存在明
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冬季和春季发病
率较高,这与气温变化和饲养管理条
件有关。
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的危害
经济损失生长受阻繁殖影响
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对水貂养病貂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饲料转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病还影响水
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感染貂化率降低,体重增长停滞,严重貂的繁殖能力,导致母貂不发情、
只死亡率可达50%以上,严重影影响水貂的生长发育和出栏时间。公貂精子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繁
响养殖户的收益。据统计,每感受影响的貂只体重平均减少约500殖率和后代健康。
染一只貂,养殖户至少损失1000克。
元。
02
病原学
病毒形态与结构
病毒大小
水貂肠炎型细小病毒是一种小球形病毒,直径约为20-25纳米,
属于细小病毒科,是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
病毒结构
病毒颗粒具有双层衣壳结构,外层衣壳由蛋白质组成,内层衣壳
为核壳,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单链DNA。这种结构使得病
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病毒复制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通过其外壳蛋白与细胞膜结合,释放
遗传物质进入细胞核,然后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系统中进行复
制。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3天。
病毒复制周期
吸附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