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提升题库试卷.docx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提升题库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吾日三省吾身
2.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根据原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2)曾子认为如何修身养性?
二、文言文翻译
要求: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三人行
(2)必有我师焉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其不善者而改之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根据原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2)曾子认为如何修身养性?
三、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其冬,不为人之好热也辍其夏,是不以人之情,伤其正也。”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得道多助
(2)失道寡助
(3)亲戚畔之
(4)天下顺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6.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根据原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孟子认为什么情况下会得到帮助?
(2)荀子认为天行是否受到人的情感影响?
四、文言文综合运用
要求:根据下列文言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君子不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君子
(2)不器
(3)以德报怨
2.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不器。
(2)何以报德?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
(1)君子不器。
(2)以德报怨。
4.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1)君子不器。
(2)以德报怨。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
(1)君子不器。
(2)以德报怨。
6.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1)君子不器。
(2)以德报怨。
7.根据原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孔子认为君子的品质是什么?
(2)孔子如何看待“以德报怨”的行为?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
要求: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庄子·逍遥游》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乙:《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为诸侯,禹为布衣,傅说为宰,胶鬲为有司,皆可以为师。”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