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广东茂名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

发布:2025-04-13约5.0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靴”最初流行于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直到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才出于战争的需要而被引入中原地区,并

逐渐成为日常鞋履。这可用于佐证()

A.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往来频繁B.战争是技术传播的主要途径

C.族群间的互动促进了文化融合D.中华文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史记》记载,秦始皇称自己“既平天下,不懈于治”,通过“作制明法”而使“治道运行,诸产得宜”;汉孝

文帝认为“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二者都强调()

A.国家治理的重要性B.法家思想的实践性

C.承袭周礼的必要性D.皇帝制度的权威性

3.如表为南朝宋、齐、陈三代开国君主的出身背景及掌权路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建朝

立出身背景掌权路径代

刘彭城刘氏旁支,家贫贩

宋北府军将领→权臣→禅代建宋

裕履

第1页/共6页

兰陵萧氏次房,父为名

齐道禁军将领→都督军事→废宋建齐

将成

吴兴寒庶,曾任里司小交州平叛起家→都督中外—→代梁陈霸

吏建陈先

A.高门士族衰落导致门第观念淡化B.禅让制发展促进寒门庶族崛起

C.地方豪强割据造成内轻外重局面D.军事将领推动权力结构的重组

4.《旧唐书》记载,大历四年(769年)正月十八日,皇帝敕令有司:“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

分为九等……其见官,一品准上上户,九品准下下户,余品并准依此户等税。若一户数处任官,亦每处依品

纳税……其百姓有邸店行铺及炉冶,应准式合加本户二等税者,依此税数勘责征纳。”这()

A.扩大了赋税征收对象B.强化了抑制工商业的政策

C.体现“以贫富为差”原则D.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5.北宋以前,类书知识体系围绕皇权与礼法制度构建,未单列“儒学”门类。南宋类书由官修转为私撰,分

类更具活力,“儒学”门类普遍设立。促成这一变化是()

A.科举制度日益完善B.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C.书院制度普遍建立D.重文轻武政策实施

6.明代中期起,江南成为全国最大的棉布生产基地,但产地与销售场所脱节。这一时期,江南棉布的主要

销售通道之一是经运河,过江涉淮而北走齐鲁大地,供应京师,达于边塞九镇,以山东临清为转输中心。

据此可知,当时()

A.江南本地民众消费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山东已成为商业资本的集聚地

C.运河沿线地区成为全国贸易网络核心

D.跨区域贸易推动北方市场发展

7.1853—1855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以闽粤籍水手、船工及商帮成员为主力军,宣称“鞑夷当灭”,要

求“士农工商,各安常业,……勿得畏惧播迁”,并“仍与各国照常通商”。这反映了()

A.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B.传统从业者对变局的因应

C.中外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D.无产阶级将登上政治舞台历史

第2页/共6页

8.1916年,从3月“洪宪帝制”取消至7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恢复期间,南方护国军与北洋系围绕袁世

凯退位、总统继任、约法恢复等中央权力归属问题展开激烈争斗,最终形成“黎府段院”这一暂时稳定的权力

格局。这表明()

A.权力争斗既有妥协又有合作B.北洋军阀在政治上分崩离析

C.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中央权力D.维护民主共和成为国人共识

9.1947年7月,毛泽东指示:除做好必要的军事准备外,还要研究并确定到国民党区域工作的各项政策,

包括如何征集粮食和发动群众,如何利用与对付国民党的保甲、税收机关及区乡政府人员,如何对付地主

武装等。该指示()

A.说明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B.旨在扩大对国民党政治军事压力

C.反映了革命工作重心开始转移D.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和腐败

10.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基于新中国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