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中的章节。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中英、中葡谈判过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伟大意义以及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的颁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过程,认识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文化素养和公民素养。首先,通过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提升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其次,通过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重点讲解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以及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的历史过程,使学生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必然性。
-中英、中葡谈判过程:强调中英、中葡谈判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突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对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关键作用。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伟大意义:重点阐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以及香港和澳门回归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难点在于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包括一个中国原则、两种制度并存、高度自治等,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香港和澳门回归过程中的争议与解决:难点在于分析中英、中葡谈判中的争议点,如主权问题、治权问题、经济利益问题等,以及如何通过谈判达成共识。
-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的颁布:难点在于理解基本法的内容和意义,包括法律地位、立法机关、行政长官等,以及基本法对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治理作用。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谈判过程以及“一国两制”的构想,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就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和挑战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资料、图片展示等,直观呈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中英、中葡谈判的场景,体验谈判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开场白:通过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地区的特殊性及其回归的意义。
2.创设情境:播放香港回归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你们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什么了解?为什么回归对中国如此重要?”
4.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5分钟):讲解香港和澳门被殖民的历史,以及中国政府对回归问题的立场。
2.中英、中葡谈判过程(5分钟):介绍中英、中葡谈判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人物,重点讲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伟大意义(5分钟):阐述回归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以及“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实施效果进行讨论。
2.问答环节(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学生能回答出哪些关键信息?
2.教师提问: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和澳门如何保持独特性?
3.教师提问: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对香港和澳门的治理有什么作用?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中英、中葡谈判代表,模拟谈判过程,体验谈判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谈判中的关键点,并解答学生在模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对青少年学生的启示是什么?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香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