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诗人的作品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pdf

发布:2025-04-12约6.75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部分古代诗人的作品

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

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

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

歌的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

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

势。极度的夸、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

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

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

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

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诗中常将想象、夸、比

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这就是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

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

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

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

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杜

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

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

跌宕摇曳。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

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

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

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杜诗语言平

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

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

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

的例子。

禹锡(772—842)字梦得,有《梦得文集》。禹锡的咏史诗

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

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

《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王濬楼船下

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

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

荻秋。”(《西塞山怀古》)“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前一首是诗人

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

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

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

首则通过王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变迁,呈现了

人们心灵深处常有的对一切繁华与高贵都会被时间洗刷净尽的

叹息。禹锡的山水诗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

的开阔景象,在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涵、开阔疏朗

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如: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操(155-220):气韵沉雄,质朴简洁,大巧若拙是

操诗歌语言艺术上的主要特点。钟嵘《诗品》谓之“公古直,甚

有悲凉之句”。《短歌行》气魄雄伟,想象丰富,古朴自然,慷慨

悲凉,正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操深得《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

精髓,将慷慨悲凉之情,贯于纯正质朴的语言之中。或借古以讽,

化而用之,或托物遣兴,古为今用。诗歌意境深远而优美,风格

别致而多姿,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

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市)人,对现实的失望,

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田园生活是诗的重

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渊明的诗多取材

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

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

琢的痕迹,具有悠然、冲淡平和的情致。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

现实政治,或直接表现出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他绝少使用秾艳

的色彩,夸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他的诗中也常用

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