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现象 学情评估卷(含答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
第PAGE页
第一章声现象学情评估卷
八年级物理上(SK版)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5·上海闵行区校级期中]]中国古代音乐中,一般使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如图所示是跨学科实践小组用切割成不同长度的水管制作的“宫、商、角、徵、羽”五音排箫,这五音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
2.2024年1月4日22时29分在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海域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地震来临前,许多动物都有异常反应,其原因可能是()
A.这些动物反应灵敏 B.这些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振动
C.这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D.这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3.[[2025·西安莲湖区校级月考]]春节期间,各地燃放爆竹烟花,燃放爆竹烟花时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产生噪声污染。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燃放时,将门窗暂时关闭
B.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C.在燃放处设置噪声监测仪
D.颁布“限放令”,对燃放时间、地点进行限制,选择离城区较远的地点燃放
4.如图所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安塞腰鼓,它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5.[[2025·苏州月考改编]]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下列关于“余音未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余音未止”是回声现象
B.有余音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铜锣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D.“余音未止”说明铜锣仍在振动
6.某学校举行了科技节,国伟同学带来了自制的留声机,如图所示,他一边大声说话一边摇动手柄,会引起纸杯底部的钢针振动,从而在锡纸上留下一条深浅不同的刻痕,回转手柄就可以放出刚刚录制好的声音。关于这个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伟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此留声机在月球上可以录音
C.国伟说话时引起钢针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大声说话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2025·武威校级月考]]春节前,小明家的新房装修完毕。在工程验收时,小明说,用一根小木棍敲击瓷砖,根据发出的声音就能确定瓷砖的空鼓情况。他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A.音调和响度 B.音调和音色 C.音色和振幅 D.响度和频率
9.[[2024·无锡一模]]某监测器接收到同一声源先后发出的M、N两束声波,得到的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若声源位置不变,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M声波的响度大,音调低 B.M声波的响度小,音调低
C.N声波的响度大,音调低 D.N声波的响度小,音调高
10.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aiu
A.和正常时一样
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uia”
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aiu”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共7小题,计18分)
11.[[2024·镇江改编]]琴、瑟是中国古代乐器,《诗经》中记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奏乐时听众能分辨出琴和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不同,该特性与声源的__和__有关。
12.[[2025·九江月考]]当发生矿山(隧道)事故时,被困人员可利用坚硬物体敲击管路、铁轨、钻杆等,发出“5432”救援联络信号。由此可知,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选填“快”或“慢”)。
13.古诗《小儿垂钓》中写道:“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默不作声,这是因为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中传播。“遥招手”“不应人”是在______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14.某小区一群大妈经常跳广场舞,舞曲声对于附近居民楼上的居民来说是__(选填“乐音”或“噪声”);音乐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变化,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
15.如图甲所示,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些棉花,做成个活塞。哨声是由______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