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6.“物态变化综合”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一)(1).docx
6.“物态变化综合”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一)
一、温度与温度计综合
题型1.常见温度的估测
1.人体正常体温:37℃2.适宜的洗澡水温:40℃
3适宜的环境温度:23℃4.冰箱冷藏室:5℃冷冻室:-18℃
5.标压下,沸水100℃冰水混合物:0℃
题型2.温度计基础易错概念
1.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不能省略“液体的”)。
2.水的反常膨胀:0~4℃,水热缩冷胀;4℃时,水的体积最小。
题型3.提高温度计精度/灵敏度
结论:玻璃泡容积越大,毛细管内径越细,越精确(分度值越小)/越灵敏。
原因:
升高相同的温度:
1.玻璃泡容积不变时,体积膨胀相同,此时,毛细管内径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
2.毛细管内径不变时,玻璃泡容积越大,体秋膨胀越大,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
题型4.粗心的护士忘甩温度计
原理:缩口防止水银回流。若不甩,二次测量时,温度只能升高,不能降低。
技巧:“不甩不降,二者取大”。
例1.某实习护土给病人甲测体温,示数为38.5℃。由于病人太多,护士一时粗心,给病人乙测体温时忘记甩一甩,测得乙的体温为38.5℃,则乙的真实体温为(B)
A.一定是38.5℃B.可能是38.5℃C.一定低于38.5℃D.可能高于38.5℃
解析:乙的真实体温可能低于38.5℃,也可能等于38.5℃。
题型5.真假温度计
技巧:短比短等于长比长
例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C)
A.18℃B.26℃C.20℃D.22℃
解析:根据题意,可列出下列对应关系图,列式“短比短等于长比长”可求解。
题型6.温度计选择测温物质
技巧:“被测温度两点间”。
例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酒精
水
凝固点/℃
-38.5
-117
0
沸点/℃
357
78
100
(1)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酒精?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低于-88.3℃?;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是因为水银会凝固?。
(2)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水银的沸点高于100℃,不会沸腾?;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是因为酒精会沸腾变成酒精蒸气?。
二、熔化与凝固综合
题型1.基础易错概念
1.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因为冰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按有无固定熔点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金属、海波、冰、食盐……
非晶体: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橡胶、塑料……
题型2.探究晶体熔化规律实验
Pat1.实验装置篇
1.组装器材:自下而上
2,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
3.固体颗粒:小点好
4.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目的:使固体受热更均匀
5.加热方式:水浴法
同时可使固体温度上升更慢,便于记录
6.调节铁圈2时,需要点燃酒精灯,否则无法确定是否
在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Pat2.图像篇
1.三段两点物态判断及吸热升温情况:
阶段
物态
是否吸热
是否升温
AB
固态
吸热
升温
BC
固液共存态
吸热
温度不变
CD
液态
吸热
升温
B
固态(最后一刻)
C
液态(第一刻)
注意:48℃时的物态包含三种情况:固态、固液共存态和液态。
2.熔化时间:看BC段对应的时间——历时5min.
3.熔点:看BC段对应的温度——海波的熔点48℃。
4.晶体or非晶体:看是否存在BC水平段——海波是晶体。
5晶体熔化特点:看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拓展考点:加入杂质会改变熔点。如:冰中撒盐,冰的熔点会降低。
题型3.冰化冰问题
结论:烧杯中的冰会熔化,试管中的冰不会熔化。
原因: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此后和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不能持续吸热,无法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