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pdf

发布:2025-04-12约2.7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作者:代和勇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5期

一、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调查中,我注意收集了一些教学案例,以了解课程改革、实施

《数学课程标准》的进展情况。

二、教学现象举例

案例1:《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前引入:老师让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我家长()米,宽(

)米,面积是(

)平方米。几位学生汇报后(都是整米数),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你们家的面积的?(用1平

方米去量)”。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方法比较麻烦,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的方法……

案例2:《10的认识》

在学生认识了“10”和读写后,教师提出:“举一些我们身边有10的数”。学生举

例:“10块钱”“10个垃圾桶”“10点钟”……学生边回答,老师边予以肯定,最后小结时表扬

学生:“同学们都列举出了许多生活中的10,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案例3:《圆的认识》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教师提出:“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学生又举

了很多例子:硬币、车轮……接着继续学习有关圆的特征、画圆和练习,后面的教学环节也没有

再提到那些圆形物体。

案例4:《面积和周长的对比》

教师先展示一幅漂亮的画,提出要给这幅画镶上铝合金条和配上玻璃,分别是求什?学

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课题《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接着再出示课本例题:“算出右边长方形的周

长和面积(图略)”后继续进行教学……

三、反思

以上案例,教师能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得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确比以往教

学迈进了一步。但如果说安排了这样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进行教学就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

合,那,我认为这种认识十分肤浅。

(一)为什么要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1.“与生活联系的数学”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价值”的数学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应该充分考虑

数学发展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这样的数学课程对他们才有吸引力,更

使他们感兴趣,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这才是“人人要学的数学”。

2.是实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有效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实现“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有多种途径,最基本的是从学

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

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3.在经历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数学地思维”

这里的“过程”大体包括两方面:(1)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进行符号化处理,

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2)在数学范畴之内,对该问题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发展更为

完善、合理的数学框架。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理解怎样从一个生活现象

提出数学问题,如何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如何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1.符合客观事实

例1的似乎很生活化:把家的面积与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结合起来。但仔细想想可以发

现一些问题:难道学生家都是长方形的吗?几个学生汇报都是整米数,老师不觉得奇怪吗?在设计

生活与数学联系的例子时,应当尽量地符合客观事实。是否可以改成:先观察家里何处的形状是

长方形(客厅、房间……),再量度长和宽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当学生汇报结果都是整米数时,

可否质疑一下,是否都量得整米数?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来,更说明测

量面积时,可能出现的不是整平方米数,这便突显了探索计算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2.能揭示数学本质,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2,学生所举的例子虽然能初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但这些例子(或教师对这

些例子的处理)仍比较表面化,没能揭示数学本质,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且对培养学生数感的

作用不大。绝大部分城市学生在幼儿园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