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静力学一种融合形与力的结构分析方法.pdf
精品
图解静力学:一种融合形与力的结构分析方法
1866年库尔曼在出版的著作《图解静力学》中提出,图
纸是工程师的语言,结构行为应该通过几何图形形象表达,
而不是抽象的代数公式。在二十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结构快
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计算理论落后于实践需求,图解静力学
和模型试验成为一种主要的结构设计方法。今天,由特约作
者“MXC”介绍图解静力学,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结构分析
方法。
GraphicStatics,是一门用矢量图形求解静力学的方法,翻译
为“图解静力学”。它的核心原理之一是高中物理一年级的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分力与合力的平行四边形矢量
关系,转化到共点三力平衡问题,比如重物悬挂问题,就是
平衡的三个矢量力首尾相连必定形成闭合多段线(closed
polygon)。重物悬挂的问题悬挂形式的改变必定带来受力大
小的改变,反之,受力大小的改变也会引起悬挂形式的改变。
这种形式与受力二者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称之为“交互”
(reciprocal)。其中,关于形的几何称之为“形图解”(form
diagram或者shapediagram),关于力的几何称之为“力图解”
(forcediagram)。利用“图解静力学”方式思考形式的受力
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Vinci,1452-1519)在其手稿里表达过“用线段再现力的大
精品
精品
小和方向”的观点。达芬奇手稿“胡克定律”的发现者罗
伯特·胡克(RobertHooke,1635–1703)虽然不甚明白悬
链线和拱形的科学关系,但他建议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的重建者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Wren,
1632-1723)利用拱和悬链线的倒影关系设计圣保罗大教堂的
穹顶,同时明确提到,设计圣保罗大教堂的关键之一是寻找
合适的侧推力线(ThrustLine)。
圣保罗大教堂的侧推力线(ThrustLine)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1548-1620)在《平衡的原则》(DeBeghinselender
Weeghconst)中试图通过倾斜平面上的荷载试验,证明力的
分解与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这本书中,悬链在重力荷
载下的形态成为用几何方式解决“形-力”关系的重要方法。
皮埃尔·伐里农(PierreVarignon,1654-1722)对多段线
(polygon)受力形态的讨论是利用受力悬索探索静力学图解
的原型。在《机械的或静止的》(MécaniqueouStatique)中,
他用一根无弹性的绳子承受多个荷载,并在平衡状态下标记
其长度,借此发现,在受多个力并达到平衡状态后,绳子的
几何形态与其受力的矢量大小的关系。
皮埃尔·伐里农关于几何形态与力的矢量的试验历史上,众
多学者对图解静力学的体系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詹
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ClerkMaxwell,1831-1879)、
陆吉·克雷莫纳(LuigiCremona,1830-1903)、卡尔·库尔曼
精品
精品
(KarlCulmann,1821-1881)等。图解静力学发展初期,作
为分析方法曾经被广泛使用。尤其是桁架的受力分析问题。
诸如《图解静力学的元素》(ElementederGraphischenStatik,
1871)、《框架结构的建造经济学》(TheEconomicsof
ConstructioninrelationtoFramedStructures,1873)等一系列
以图解静力学作为结构分析工具的书籍大量出现。
后来,随着以代数计算为基础的力学理论发展迅速,代数方
法对复杂荷载条件及材料应力及变形等问题的求解更精确,
此外,计算器的出现进一步精简了代数方法的人力成本,导
致图解静力学在分析领域沦为次级地位,并迅速衰落。然而,
图解静力学由于“形图解”与“力图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