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卷.docx

发布:2025-04-15约5.65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ì)吝啬(lìn)憔悴(cuì)咄咄逼人(duō)

B.确凿(záo)菜畦(qí)盔甲(kuī)人迹罕至(hàn)

C.棱镜(líng)粗犷(guǎng)着落(zhuó)恍然大悟(huǎng)

D.应和(hè)酝酿(niàng)贮蓄(chǔ)花团锦簇(cù)

答案:A。B选项“人迹罕至”的“罕”应读“hǎn”;C选项“棱镜”的“棱”应读“léng”;D选项“贮蓄”的“贮”应读“zh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朗润喉咙烘托翻来复去

B.侍弄央求烂漫喜出忘外

C.静谧高邈造访咄咄逼人

D.决别淡雅憔悴各得其所

答案:C。A选项“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B选项“喜出忘外”应为“喜出望外”;D选项“决别”应为“诀别”。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B.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C.他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夸夸其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答案:D。A选项“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B选项“不可救药”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这里程度过重;C选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是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删去“通过”或“使”)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删去“不”)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将“改进”改为“改善”)

答案:D。“改进”应改为“提高”,“改善”用词也不准确,“水平”应与“提高”搭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彷徨》,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答案: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彷徨》。

6.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

C.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比喻)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答案:C。“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____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2)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____地跳动。

(3)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____。

A.试探怦怦粗犷

B.尝试砰砰豪放

C.试探砰砰豪放

D.尝试怦怦粗犷

答案:A。“试探”指试着探索(某种问题),“尝试”指试、试验,结合语境(1)应选“试探”;“怦怦”形容心跳的声音,“砰砰”多形容重物落地或撞击的声音,(2)应选“怦怦”;“粗犷”强调粗豪、豪放,“豪放”侧重于气魄大而无所拘束,(3)形容夏雨用“粗犷”更合适。

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河”一般专指黄河,“关”一般专指函谷关,“江”一般专指长江。

C.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古代常用的敬辞有“令尊”“令堂”“家君”“舍弟”等。

答案:D。“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它们不是敬辞。

9.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