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四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
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这凸显了当时()
A.争鸣的焦点是天人关系B.人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
C.天道观持续衰落的趋势D.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2.下面文本框内摘录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若干诗句。这些诗句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A.以民为本B.家国情怀C.自强不息D.天下为公
3.严复在《与熊纯如书》中说“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反映了他()
A.站在中国先进文化前列B.对西方文明的失望
C.主张继续进行维新变法D.肯定中华民国政权
4.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提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东汉王符《潜夫论》认为:“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这表明汉代()
A.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B.出现律令儒家化趋势
C.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D.儒、法思想走向融合
5.瓦当是古代建筑材料之一。如图中旋曲纹瓦当是秦朝最具特色的瓦当之一。有学者认为旋曲纹是代表水流的漩涡,与当时统治者主张“水德”有关。其主要依据是秦朝()
A.宣扬君权至上B.确立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
C.实行严刑峻法D.注重政权正统地位的认同
6.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二十四孝图、岳母刺字图、苏武牧羊图、尉迟恭救主图、千里走单骑图、精卫填海图等。据此可知()
A.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7.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民间集体创作的《一千零一夜》的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乃》,其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由梵文译为古波斯文再转译为阿拉伯文;第二部分内容源于伊拉克民间故事;第三部分内容源自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流传的故事。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A.控制领土远达印度和埃及B.呈现出多元文化文明的交汇特征
C.广泛翻译印度和希腊文献D.文化繁荣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8.1906年,英国科学促进会派出一位不带偏见的专业考古学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这处遗址完全起源于非洲,建造于中世纪”。这处遗址是()
A.马丘比丘城遗址B.大津巴布韦遗址C.特诺奇蒂特兰遗址D.卡舍尔城堡遗址
9.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①《吉尔伽美什》②《荷马史诗》③《摩诃婆罗多》④《罗兰之歌》
A.①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②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③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④属于②其中的一篇,以楔形文字的形式保存留世
10.中世纪的市民文学代表作《列那狐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幸福在今天,幸福在现实生活之中······人要通过自己的机智手段追求自己的幸福”,市民文学在西欧受到了民众的支持。这反映出市民文学()
A.成为西欧文化主流B.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C.以人文主义为内核D.缓和西欧社会矛盾
11.下面是人类早期三种文明对图腾崇拜的发展状况。据此分析,这三种文明分别是()
甲
在海洋文明的基础上,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血缘因素,神化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对象,为一神教奠定基础
乙
在大河文明的条件下,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因素,将其中的血缘因素世俗化,强化了图腾对象和氏族社会之间的“血缘关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