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docx

发布:2025-04-14约2.5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做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一、教材解析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一方面,要知道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通过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感悟、传承、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明确今天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追求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于学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通过校内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见闻,都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了解其主要的代表性成果及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好奇心和认同感、自豪感。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国风”“国潮文化作品对青少年产生不小影响。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感性;不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宏大话题,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有的学生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和谐、友善、向上向善等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保持理性与包容塑造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善于合作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明确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重点:理解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教材难点: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践行中华人文精神;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小游戏:甲骨文猜猜看,出示十二生肖甲骨文,引导学生猜测。

出示本课学习人物:李右溪简介。

呈现学习主题,展示学习目标。

聆听游戏规则,积极主动参与。

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环节一:解破圈之路,促和谐风气

教学内容: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人物故事,从冷门专业研究生到百万粉丝博主的经历,并播放视频。

设问:(1)李右溪是如何让古老的甲骨文接地气,并受到年轻人喜欢的?(2)为什么“冷门”甲骨文跨越千年依然受到欢迎?(播放视频)

3.展示刻有甲骨文的文物,并解读其含义。

4.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及时点拨,言语过渡,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5.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甲骨文创意宣传思考,想一想:你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宣传甲骨文,可融合当下社会热点进行思考。

6.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并引导学生上台展示成果。

7.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想一想:你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宣传甲骨文,可融合当下社会热点进行思考。

了解人物故事,认真观看视频。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3.了解刻有甲骨文的文物及其含义。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基础知识点,感悟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了解小组合作任务,做好讨论准备。

5.小组选出代表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6.聆听教师点评,理解基础知识。

环节二:扬善意之风,做和美少年

教学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关于我与甲骨文的故事》。

设问:(1)从李右溪的视频中,你感受到了哪些“能量”?(2)你最喜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能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些什么呢?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4.播放视频《超燃!青春向上!》,教师小结。

认真观看视频,了解人物故事

独立思考,分享个人心得体会。

根据教师情境,聆听教师总结,理解基础知识点。

4.观看视频,感受青春之责。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八、作业设计

1.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价值观念、民族气质、制度选择、文化艺术等都与人文精神的滋养密切相关。下列属于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的是(A)

①熏陶教化作用

②凝聚示范作用

③产生负面情感作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