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doc

发布:2025-03-14约1.7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题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健全人格:根据“生活观察——欣赏屈原作品及故事”教学情境设置,进行精神的感召,激发学习、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自我觉悟。

政治认同:通过“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要求”课堂活动,根据2个“探究与分享”教学情境设置,围绕“分析新时代好少年品质”明确弘扬的大方向——促进和谐、向上向善。

重点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难点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视频:屈原《楚辞》

思考: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重点问题: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引出本课主题—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思考: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思考:中华人文精神有什么作用?

总结笔记: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思考一: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思考二: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请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答案

观看视频:六尺巷

思考:六尺巷的故事蕴含着什么人文精神?

谈一谈:结合材料,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思考: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观看视频,事迹分享:孝老爱亲“姐妹花”

思考:“姐妹花”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结合以上案例,如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整理-笔记: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讲授新课

-探究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思考:中华人文精神有什么作用?

-笔记: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探究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思考一: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提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思考二: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提示: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思考:六尺巷的故事蕴含着什么人文精神?

提示:社会和谐、向上向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谈一谈:结合材料,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提示: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思考: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思考一:“姐妹花”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提示: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精神品质。

向她们学习,积极进取,争做向上向善好少年。

思考:结合以上案例,如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提示: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

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③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笔记小结: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

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③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思考:你如果参加该活动,会挑选哪篇经典参赛?

提示:(1)第一首:弘扬向上向善的文化;第二首,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2)例:《木兰诗》木兰为父从军,担当使命,弘扬了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课堂小结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板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