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锅炉给水泵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docx

发布:2025-04-14约1.1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常见故障及原因

1.?泵无法启动

直接原因

电源缺相、电压不稳或控制柜保护跳闸。

电机绕组烧毁(常见于过载或进水)。

泵轴卡死(如叶轮与泵壳摩擦、异物堵塞)。

应急处理

检查电源线路、复位保护开关。

手动盘车判断是否卡阻,必要时拆解清理。

2.?流量/压力不足

关键原因

进口问题:滤网堵塞、阀门未全开、汽蚀(NPSH不足)。

内部磨损:叶轮腐蚀/气蚀损伤、口环间隙过大。

系统泄漏:管道法兰或密封处泄漏(压力不足时尤为明显)。

诊断技巧

对比进口/出口压力表数值,若压差小则可能叶轮磨损。

听泵体是否有“噼啪”声(汽蚀征兆)。

3.?异常振动或噪音

高频原因

机械问题:轴承损坏(伴随温升)、轴弯曲、联轴器对中不良。

水力问题:汽蚀(噪音呈爆裂声)、流量过大引发湍流。

排查步骤

停泵检查轴承游隙,手动转动判断是否平滑。

检查地基螺栓是否松动,管道支撑是否合理。

4.?过热与泄漏

过热主因

轴承缺油或润滑脂劣化(温度>80℃需警惕)。

机械密封干摩擦(未排气或空转)。

泄漏点定位

轴封泄漏: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失效(泄漏量突然增大需紧急停机)。

泵体泄漏:铸造缺陷或腐蚀穿孔(多见于长期高盐水质环境)。

二、风险的预防

1.?汽蚀(空化现象)

根本原因:进口压力低于流体饱和蒸汽压(如高位水箱高度不足、水温过高)。

长期危害:叶轮表面“蜂窝状”侵蚀,泵效率永久性下降。

预防措施:

提高进口液位或加压(如增设增压泵)。

控制水温,避免超设计工况运行。

2.?电机过载

隐性因素:

泵与电机匹配不当(如更换叶轮后功率变化)。

介质密度/粘度超标(如输送高温水未修正参数)。

保护建议:

定期校验过载保护装置灵敏度。

安装电流表实时监控,异常时分析负载来源。

三、维护措施

1.?预防性维护清单

周检:润滑油位、振动值、异响、泄漏痕迹。

月检:联轴器对中、地脚螺栓紧固度、轴承温度记录。

年检:解体检查叶轮/口环间隙、机械密封状态、泵体腐蚀情况。

2.?紧急故障处理流程

Step1:立即停泵,关闭进出口阀门,挂警示牌。

Step2:排查电气系统(保险、继电器)→机械系统(盘车、拆盖检查)。

Step3:优先更换易损件(如密封件、轴承),避免盲目大修。

3.?水质管理要点

硬水地区:加装软化装置,防止叶轮结垢。

酸性介质:选用不锈钢材质或内衬陶瓷泵。

四、案例

案例1:某电厂给水泵频繁汽蚀

问题:锅炉负荷突增时泵体异响,压力波动。

根因:除氧器压力偏低,进口NPSH不足。

解决:调整除氧器压力至0.12MPa,汽蚀消失。

案例2:机械密封泄漏引发停机

问题:密封处持续滴水,一周内发展成喷射泄漏。

根因:密封弹簧卡死,动/静环磨损。

解决:更换密封组件,调整冷却水冲洗压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