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STM 00829-2022 钢轨自动涡流检测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方法.docx
ICS77.040.20CCSH26
团体标准
T/CSTM00829—2022
钢轨自动涡流检测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方法
Measurementmethodofcomprehensivepropertiesforautomaticeddycurrent
testingsystemforrails
2022-10-21发布2023-01-21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
T/CSTM00829—2022
I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1.4《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钢铁材料领域委员会(CSTM/FC01)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钢铁材料领域委员会(CSTM/FC01)归口。
T/CSTM00829—2022
1
钢轨自动涡流检测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轨自动涡流检测系统综合性能的测试条件、对比试样、测试项目及方法和测试报告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37kg/m~75kg/m铁路用对称断面钢轨和非对称断面钢轨固定或旋转点探头/扁平线
圈技术的自动涡流检测系统综合性能的测试。对于采用阵列式等其他形式检测线圈的钢轨自动涡流检测系统的综合性能测试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5铁路用热轧钢轨
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YB/T145钢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4测试条件
4.1当系统使用常规涡流或阵列涡流检测仪时,每个通道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仪器应经校准,校准周期宜为12个月。
4.2测试时系统的检测速度应为实际使用的检测速度。测试时应记录所使用的激励频率、增益、相位、滤波、检测速度、探头型式和探头规格等参数。
4.3对于增益按电压幅度调节的涡流检测仪器,在测试时应通过计算将响应信号幅度调节值换算成dB值。
5对比试样
5.1测试用对比试样应根据被检钢轨轨型制作,其几何尺寸极限偏差、平直度和扭曲应符合GB/T2585的规定,且轨头踏面和侧面、轨腰表面以及轨底下表面不得有纵横向划痕、刮伤、折叠、轧痕等冷、热加工形成的缺陷。
5.2对比试样上的人工缺陷种类为矩形(或U型)横向槽和纵向槽。对称断面60kg/m对比试样的轨头、轨底的人工缺陷位置、形状、尺寸和允许偏差应分别按图1、图2、图3和表1(或根据检测方法标准要求制备其他尺寸的人工缺陷)所示。刻槽深度的公差应为±0.1mm,刻槽的推荐宽度应
T/CSTM00829—2022
2
不大于0.5mm,槽的长度应不大于20mm。其他断面对比试样的人工缺陷应参考60kg/m对比试样制备。
5.3对比试样制作完毕,经检测或校准合格后方能使用。对比试样的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应记载对比试样的编号、轨型、钢牌号、表面状况、所有人工缺陷的尺寸。人工缺陷尺寸测量可采用光学、机械或YB/T145规定的复型等方法。
图160kg/m对比试样缺陷分布图
标引序号说明:
Bl1、Bl2、Bt——对比试样轨头踏面人工缺陷;
At1、At2、At3、At4、Al1、Al2——对比试样轨头侧面人工缺陷;
Gt1、Gt2——对比试样轨角人工缺陷;
Dt1、Dt2、Dt3、Dl1、Dl2、Dl3——对比试样轨底人工缺陷。
单位为毫米
a)轨底人工缺陷位置1b)轨底人工缺陷位置2
图260kg/m对比试样轨底人工缺陷位置
单位为毫米
T/CSTM00829—2022
3
a)轨头踏面人工缺陷位置及尺寸
b)轨头侧面人工缺陷位置及尺寸1c)轨头侧面人工缺陷位置及尺寸2
图360kg/m对比试样轨头人工缺陷位置及尺寸
表1人工缺陷尺寸
单位为毫米
缺陷深度H
缺陷长度L
缺陷宽度
横向缺陷间距D1
纵向缺陷间距D2
1.0
20
0.5
60
60
1.5
10
0.5
60
60
6测试项目及方法
6.1